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i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是治疗颈椎病常用的手术方式,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前路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Hangman骨折中已得到较普遍应用,但目前对其疗效和适应症仍存在一定争论。本文通过应用uniplate钛钉板行前路颈2、3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Ⅱ a、Ⅱ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探讨此类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安全可靠的颈前路固定材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013年收治的17例Hangman骨折患者,按Levine-Edwards分型Ⅰ型1例、Ⅱ型12例、Ⅱ a型4例。术前脊髓损伤根据ASIA分级D级3例,其余14例为E级。其中5例患者因颈2、3显著成角,术前行颅骨牵引复位。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颈2、3椎间盘切除n-HA/PA66椎间融合器植骨、uniplate钛钉板内固定术手术治疗。根据VAS评分标准、ASIA标准分级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7例患者获得12个月-36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颈2、3椎间骨性融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由D级恢复到E级。15例患者颈部疼痛消失,2例患者残留慢性颈部疼痛。VAS评分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平均分别为(3.90±-0.62)、 (1.32±0.80)、(0.57±0.94),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2、3椎间隙成角大小及颈2椎体前移距离平均分别为(5.41±4.47)°、(3.17±1.50)mm;(2.05±1.95)°、(1.00±0.79)mm; (2.05±2.19) °、(1.05±0.74) mm,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一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应用uniplate钛钉板行前路颈2、3复位融合内固定治疗Ⅱa、Ⅱ型Hangman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术前手术适应症应严格把握。2、对部分合并关节突关节严重损伤的Hangman Ⅱa、Ⅱ型骨折患者可能需前后路联合手术。3、uniplate钛钉板行前路颈2、3复位融合内固定的稳定性可满足临床要求,长期随访中能较好的维持复位,内固定相关并发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