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PM2.5浓度预测研究与实现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adog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PM2.5防控意识不断加强,准确及时的PM2.5浓度预测对于空气污染的防控和人们的出行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西安市历史空气质量数据,采用PM2.5影响因素与历史浓度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PM2.5小时浓度多步预测模型,并基于季节对该预测模型进行优化,然后使用两种预测模型结合爬虫技术设计并实现了PM2.5浓度实时预测系统。本文提出使用PM2.5浓度影响因素与其k阶历史浓度值相结合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进行PM2.5小时浓度的多步预测。首先本文获取西安市近一年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接着通过绘制相关散点图与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了PM2.5与PM10、SO2、NO2、CO、O3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M2.5与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CO、PM10、SO2、NO2、O3,其中O3与PM2.5负相关。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PM2.5浓度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反复实验试凑的方法确定了PM2.5浓度值的滞后阶数k以及BP神经网络的参数,成功建立了BP神经网络PM2.5浓度预测模型。接着针对目前PM2.5预测模型缺乏对于季节特征的利用,本文提出建立季节性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首先通过统计分析西安市不同季节的PM2.5浓度日均值、最值与日变化规律折线图,得出该地区PM2.5浓度确实具有显著的季节特征,如:冬季PM2.5浓度远高于其他季节,且日变化曲线图与其他季节相比有明显的峰值与谷值。然后,基于PM2.5浓度的季节特征考虑,将所获取的数据集按照季节进行分类,并使用不同季节的相应训练集为该季节训练不同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随后将上述两种PM2.5浓度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季节性的预测模型相较整体的预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减少34%,均方误差减少58%,R-Squared提高5.2%。本文基于上述两种预测模型结合爬虫技术设计并实现了PM2.5实时预测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对西安市空气质量历史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西安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数据的实时显示,以及对监测站点的PM2.5小时浓度的预测,并依据空气质量数据和PM2.5预测值的大小给出相应的身体健康和出行防护提示,有利于人们更便捷地掌握空气质量状况,从而减轻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伤害。该系统的开发基于Python开发语言、Django Web框架与My Sql数据库。
其他文献
随着苏里格气田的开发,稳产难度逐步加大,对气田西区含水气藏的开发是气田稳产的关键。但由于苏西区块气田含水量较多,导致开发不确定性高,技术与效益面临双重压力。为更加有效的加强苏里格西区的避水开发,夯实稳产基础。本文选取了苏里格西区的S47区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层划分、岩心观察、沉积特征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的主力产气层为盒_8段、山_1段。结合研究区的测井、试气、动态监测、水样化验、生产特征等资料对
合水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东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是该区主要的原油生产层系之一。研究区由于前期缺乏对目的层储层特征及富集规律的系统认识,直接制约了后期增储上产、滚动扩边工作。本次研究以沉积学、岩石学、层序地层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学为指导,通过野外剖面、岩心观察、钻井、测井资料及多种实验测试手段,开展对合水地区长8储层特征、生储盖间的组合关系、油气分布规律等全面系统地研究。主要取得以下几方面
上游泵送机械密封作为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密封技术,因具有泄漏量低、非接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化行业的介质密封中,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和密封介质发生相变,导致机械密封偏离正常设计工作状态运行,密封环寿命将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密封失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机泵设备在变工况下密封失效原因,结合机械密封机理与流体膜特性,提出一种适应于变工况双向连通槽型。利用S
电石行业中,电极管理对于矿热炉电极测长装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目前矿热炉电极糊高度与石墨电极长度实时测量仍是空白。矿热炉电极测长装置一般位于电极筒盖中,电极筒盖相对位置与姿态会决定电极测长装置能否对电极进行正确测量,因此矿热炉电极筒盖相对位置与姿态测量系统对于矿热炉电极糊高度与石墨电极长度实时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矿热炉电极筒盖相对位置测量与姿态测量及数据遥传系统。首先依据功能需求设计
Ti-Si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高温、耐腐蚀性能,可以满足多数苛刻工况的使用需求,受到多个研究领域的持续研究和关注,对其开展多孔膜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以制备新型过滤膜材料为研究背景,以高纯Ti粉和高纯石英片(Si O_2)为原料,采用加压原位反应烧结技术成功制备了Ti-Si金属间化合物多孔膜:梯度膜层孔径分布范围为0.5~2μm,膜层颗粒尺寸为0.5~3μm
随着油气开采开发的深入,人们逐渐将开采的目标转移到控制着石油和天然气分布的裂缝上,近年提出的基于等离子冲激声源的声波深探测技术对于探测裂缝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但是等离子冲激声源属于单极子声源,其在随钻测井时必须消除沿钻铤传播的钻铤波的干扰。为了减少钻铤波的干扰,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地层、不同声源频率以及井孔尺寸对钻铤波幅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快速、慢速地层中探测时冲激声源的最佳激发频率为8k Hz,
牵引机器人负责输送测井仪器完成井下作业,近几年在水平井中得到广泛应用。水平井进行井下作业相对困难,而水平井牵引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井下仪器或工具送进困难的问题,还具有运输方便、操作简单、输送位置准确、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但水平井内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对牵引机器人展开越障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轮式牵引机器人为研究对象,从越障性能方面进行改善,主要进行了以下方面工作:(1)通过分析
刮板链是刮板运输机中的重要零部件,随着煤炭市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对刮板链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刮板链由于体积庞大,拆装工序繁琐等因素,其组装依旧停留在人工装配阶段,导致刮板链组装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易引发安全问题。本论文基于企业对不同型号刮板链装配的需求,结合材料加工成型、机械设计以及自动化控制方法,研制出一套集上料、刮板螺栓拆卸、刮板打开、链条组装与螺栓紧固等为一体的自动拆装设备。首先,论文在
抽油机是油井采油的关键设备,是油井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一直备受关注。低渗透油井供液能力差是导致抽油机运行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降低低渗透油井抽油机运行能耗并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低渗透油井降本增效为目标,结合智能抽油机控制与边缘计算技术,研究基于边缘计算的智能抽油机控制系统,主要从间抽周期控制、冲次调整二个方面开展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的间抽周期控制,通过确定开井和关井时间达到
刮板和链条是矿用刮板输送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故障率较高,维修时常常需要依靠人力将刮板与链条进行反复地拆卸和装配,维修效率低下且安全事故频发。因此研究设计了一种矿用刮板链条自动拆装机的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刮板链条的自动拆装过程,提高拆装效率并降低拆装过程中的事故率。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通过对拆装对象的特点、工艺流程和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对矿用刮板链条自动拆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