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主要是根据粮食问题产生的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措施,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的三年间,利用政权力量对粮食进行合理调配,利用市场机制使粮食得到正常流通,同时制定政策刺激粮食生产,加大国家对粮食生产的投入;1953年到1954年的两年间,根据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城镇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控制粮源的措施,制定了统购统销政策,将粮食的收购和销售控制在国家手中;1955年之后,则针对统购统销造成的农村关系紧张等问题,为了完善和改进统购统销政策,采取了定产、定购、定销的办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解决粮食问题的实践总体上是成功的,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制度,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来领导和解决粮食问题;必须注重国家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分配和流通各个环节;必须不断总结粮食工作的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政策;必须具有辩证思维,使粮食工作具有系统性;必须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增加粮农收入。这些经验,对当下解决粮食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