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总结成都本地正常人群甲状腺及周围结构的320排CT表现确立正常解剖参考;归纳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特点筛选鉴别诊断指标;探究320排CT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中的综合应用。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161例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观察本地成年人正常甲状腺形态、大小、密度及血供特点在不同腺叶、性别、年龄组中的差异表现,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另外,结合CT重建技术观察腺体与周围脂肪间隙、血管、气管及骨性结构的正常关系,在CT图像上辨识重要血管、神经穿行区域的解剖标志。第二部分对照分析4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8个结节的320排CT图像和病理结果,观察结节大小、数量、质地(实性或囊性)、形状、边界、包膜、钙化、平扫CT值,强化程度,强化方式;患侧甲状腺小血管形态、数量的变化,周围间隙的变化情况;颈部区域淋巴结大小、形态和强化特点等内容。探索甲状腺结节CT表现与病变性质的相关性。结果1.成都地区人群甲状腺前后径和横径在性别、左右腺叶间差异显著,男性测值大于女性,右侧叶大于左侧叶;上下径在性别、年龄组间差异显著,男性测值大于女性,并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峡部的厚度与性别、年龄无关。2.甲状腺CT平扫密度在年龄组、左右腺叶间差异显著,以38-47岁组测值最高,右侧叶稍低于左侧叶;动脉期,静脉期绝对强化值在性别及腺叶间差异显著,女性测值较男性高,但动脉期和静脉期相对强化值在年龄组,性别及左右腺叶间差异均不显著。3.320排CT平扫+增强可显示甲状腺上动脉、下动脉及下静脉的有无,数量及起止。可清晰显示甲状腺包膜周围间隙、食管气管旁间隙、颈部血管间隙及气管形态。4.甲状腺结节的形状,平扫密度值,强化密度值,相对强化值、边缘、强化方式等征象在良恶性结节中存在显著差异;形态不规则,平扫密度更低,相对强化更明显,不均匀强化,增强后边界仍不清等征象预示更大的恶性可能;淋巴结转移及周围浸润是较明确的恶性征象。5.320排CT平扫+增强可显示结节位置,大小,浸润范围,毗邻情况,小血管、新生血管情况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1.320排CT分辨率高,后处理功能强大,对细微病变、小血管、气管及骨性结构分析具有一定技术优势。2.甲状腺的形态结构特征值在不同腺叶、性别及年龄组间存在差异,应细分正常参考值范围。3.部分甲状腺结节CT征象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有重要提示意义,可初步判定结节性质指导后续诊疗,尤其是CT首诊的意外结节。4.320排CT“一站式”扫描可一步获得腺体,结节,血管,气管,淋巴结及周围间隙二维、三维结构像,有助于肿瘤分期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推荐作为术前检查。5.320排CT甲状腺扫描有效辐射剂量较低,为3.15±0.11mSv,过分强调CT电离辐射而轻视其实用价值的观点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