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导显微技术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sl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衰减全反射(ATR)结构是光学上一种较为特殊的反射型结构,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射光的空间强度和频谱成分都会受到结构参数的影响和控制,同时反射光也携带上了结构本身的信息。 80年代末期,Benno、Rothenhausler等人开创性地提出利用衰减全反射结构(表面等离子波)来显示处于金属薄膜表面的微小物体的图像,即表面等离子波显微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化,制作成本低,易于普及等优点,自问世起便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因为在表面等离子波显微结构中,样品处在迅衰场中,导致了光强对样品变化的灵敏度有限。 针对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显微方法:光波导显微技术,它同样利用衰减全反射原理进行显微。同表面等离子波显微技术相比,光波导显微技术的样品处在振荡场中,从而大大提高了光强对样品的变化灵敏度。 文中对光波导显微技术和表面等离子波显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得到了理想条件下光波导显微技术和表面等离子波显微技术各自样品的理论公式。实验结果验证了光波导显微理论的正确性。 本文还介绍了一项衍生实验,其设计思想是:在保持透明薄膜反射图案高对比度特点的条件下,通过双面金属包覆结构增强透明薄膜的反射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证明,具有双面金属包覆结构的透明薄膜可以获得同时具有高对比度和高光强反射率的反射图案,这对研究透明薄膜的性质有很大的帮助。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美国城市设计作为“桥”的概念、学科定位及其内涵的演变历程,提出了理解城市设计学科内涵的“双桥框架”.进而在桥结构视角下,从结构稳定性一般规律的角度,论述了城
针对东亚文化圈中经历了相似城市近代化历程的中、日、韩三国,涉猎各国近代城市规划发展相关的既有研究,选取构筑基础的代表性著作展开综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摸清东亚近代城
二战后的城市重建开启了英国现代城市更新进程.位于伦敦中心区的巴比肯项目具备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及社会住房色彩,但在开发属性、住区功能、空间形态、社会后果等方面具备更
本文回顾了约束哈密顿系统的研究历史,介绍了约束哈密顿系统规范对称性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约束系统量子化的几种方法,主要是正则量子化方法和Faddeev-Senianovic路径积分量子化
高密度城市的建成环境问题是城市公共健康层面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而高质量与舒适度较高的行人层建成环境,对营造和谐城市微环境、预防病毒传播等方面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建造学,又称“营造法” “营造学”.鉴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学院运动背景下的英国建造学发展对中国早期建筑学教育与近代营造实践的影响,本文基于伦敦摄政街工艺学院校史文献
本文介绍了现藏于日本的两部《营造法式》钞本——“静嘉堂本”和“内藤文库本”的资料情况,追溯了它们东渡日本的经过.尤其针对“内藤文库本”,梳理了该钞本在1905年抄成以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因租界建设的需要引入了西方城市建设的法规体系,同时也引入了现代建筑师执业制度,并被中国政府逐渐吸纳而应用于华界的建设中,完成了本土
本文通过回溯波尔图学派的社会和学术背景,梳理其建筑师的传承脉络,探讨了该学派如何在对现代主义的继承与批判中迅速崛起并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同时介绍了波尔图学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