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遗民诗群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gits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清初遗民诗群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清初遗民诗群是以群体网络的形式出现的。网络的分割,主要以地域为界,而网络的联系,也以不同地域遗民的互动为纽带。文章在沿袭传统地域概念的同时,主要参照群体分布的具体态势,将清初遗民诗群划分为北方、淮海、江南、岭南、西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进行讨论,而在每个区域中都有若干个遗民群落。文章分别对各个诗群的结构特征与创作倾向进行具体分析。北方遗民诗群主要包括山左、山右、畿辅、关中等几个大群落,与其它区域相较而言,诗人数量为少,但群体特征较为明显;淮海在地理位置上的过渡性质,使这一地区遗民群体的构成与人格特征均独具特点;江南、岭南与西南是清初遗民分布最多的区域,也是遗民诗创作最繁盛的地区。以江南而言,尽管我们把“淮海”之外的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但金陵诗群、吴中诗群、皖中诗群、两浙诗群、湖北诗群、湖南诗群及易堂九子等,群体创作特征也很突出。
其他文献
流动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一部分, 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党员队伍的整体性形象。如何探索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理顺他们的思想情绪,是新时期整个社会环境深刻变化对党
学位
体外预应力是一种有效的桥梁加固方法 ,简单易行 ,不影响行车 ,受力途径明确 ,能显著提高结构承载力和抗裂度 ,有效改善结构的应力状态[1] 。1 体外索加固桥梁的构造和设计
该文列举现代文学中不同时期的一些商人形象,探讨这些艺术形象的特点、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旨在有助于今后该类形象的创作.
该文共分四大部分:一、介绍《北征集》写作的社会背景;二、具体分析《北征集》的思想内容,这部分分为客观描述沦陷区的状况和反映诗人使金途中的思想感想感受两方面;三、分析
骈赋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赋体的主流及其光辉的艺术成就.骈赋的七大主题:咏怀、述德、恋情、哀伤、刺世、隐逸、玄言等,突出表现了魏晋南北朝人身处乱世中产生的深重的忧患意识
唐代诗歌的传播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也是人类传播活动的典范.唐诗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唐人成熟的传播活动成为唐诗繁荣的驱动力.唐诗在唐代的传播具有如下特点:唐诗传播具
学位
该文分两部分.引言部分扼要概述学术界关于山水诗起源问题研究的现状,点明该文写作的基本思路,交待了山水诗断限问题.第一部分论述山水诗兴起与隐逸文化、玄学思潮、庄园经济
该文将分"生死情结"、"存在意识"、"透视死亡"三部分论述伍尔夫小说创作中 对人类生存与死亡的勘探,以此洞悉作家本人的生死及其形成的原因.
1919年冬,我出生在四川巴中恩阳河一户贫寒人家。6岁放牛,7岁学拳,从小性情倔犟、顽皮,不愿受人欺负。看到有钱人家的娃娃常常欺负穷人家孩子,我就把本村的穷孩子组织起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