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35碳钢化学镀Ni-Fe-P及Ni-W-P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ANYU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素钢是常用构件如电网线夹和螺栓等的典型用材之一。在沿海地区,由于大气环境的侵蚀性较强,碳素钢制品更易因腐蚀而失效,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因此对其进行表面耐蚀强化处理十分必要。化学镀作为一种新兴的性价比高、节能、节材且环保的表面工程技术,能赋予材料优异的防腐、耐磨等综合性能,因此成为材料保护技术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Q235碳钢基材为研究对象,对其Ni-Fe-P和Ni-W-P化学镀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工艺优化分别以硫酸镍和硫酸亚铁/钨酸钠为Ni-Fe-P/Ni-W-P化学镀主盐,以镀液稳定性、镀速、镀层硬度、镀层P和Fe/W元素含量及其耐蚀性为主要技术指标,基于有效组分筛选结果,以单因素实验分别对主盐、还原剂、络合剂、缓冲剂和稳定剂的添加量以及镀液温度和镀液初始pH值对施镀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经综合分析,锁定镀液稳定、镀速高、镀层综合质量优异的化学镀最佳工艺如下:Ni-Fe-P化学镀:NiSO4·6H2O30g/L, FeSO4·7H2O4.76g/L, HBO36.88g/L,(NH4)2SO424.50g/L,NaH2PO2·H2O23.59g/L,C6H5Na3O7·2H2O52.36g/L, T901℃,pH9.0;Ni-W-P化学镀:NiSO4·6H2O30g/L,Na2WO4·2H2O40g/L,C6H5Na3O7·2H2O60.83g/L,NaH2PO2·H2O18g/L,C3H6O314.03g/L,(NH4)2SO425.68g/L,H2NCSNH20.02mg/L,T901℃,pH9.0。2)典型试样微观形貌、成分及硬度分析对最佳化学镀工艺所获镀层分别进行了SEM、EDS和显微硬度分析。表面和截面SEM分析结果表明:镀层与基体结合紧密,无明显界面,镀层厚度分布十分均匀。其中Ni-Fe-P镀层致密,厚度16.10μm;Ni-W-P镀层致密,厚度12.68μm。EDS分析结果表明:Ni-Fe-P镀层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8.72%Fe、8.00%P和83.28%Ni;Ni-W-P镀层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5.23%W、8.31%P和86.40%Ni。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Ni-Fe-P和Ni-W-P镀层镀态硬度分别为534HV和539HV。3)典型试样腐蚀防护性能综合测试对最佳化学镀工艺所获镀层进行了腐蚀防护性能的综合测试。50℃、3.5%NaCl溶液全浸腐蚀实验结果表明:与碳钢基体比较,Ni-Fe-P和Ni-W-P合金镀层试样的耐蚀性能显著提高,且相同厚度的Ni-W-P镀层的耐蚀能力优于Ni-Fe-P镀层。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表明:Ni-W-P和Ni-Fe-P镀层试样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是基体试样的1.11%、2.12%,其开路电位分别比基体的开路电位提高239mV和158mV。
其他文献
探讨了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为加快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振兴石油机械制造行业,提高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
"呼包鄂"城市群产业结构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为研究3个地区间的三次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运用区位基尼系数法测算了三大产业内部的集聚情况,发现"呼包鄂"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基于GTN损伤模型采用Abaqus/explicit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API X65管线钢和Al 5052铝合金单轴拉伸文验,分析了材料损伤的演化过程,讨论了不同硬化指数材料以及GTN模型参数对模拟结
通过对养老建筑的康复休闲空间进行类型归纳、特点总结,走访北京养老院调研其康复空间现状,试图从物理环境、室内外环境、材质色彩等细节设计方面探讨康复休闲空间营造可能性,力
针对现有城镇水厂面临水污染形势严峻问题、水质标准提高而制水工艺落后的状况,从增加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改造常规处理工艺等方面,总结了水厂挖潜改造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其他
为减少水处理过程中消毒剂量和控制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e,THMs)和三氯乙醛(chloral hydrate,CH)的生成量,使用超滤膜过滤某水厂砂滤池出水、炭滤池出水后进行Na Cl O消毒实验,分别测定氯消毒后搅拌5 min和2 h水样中的余氯消耗量、THMs和CH生成量。结果表明:搅拌5 min,砂滤池、炭滤池和超滤膜出水的平均余氯消耗量分别为0.15,0.16和0 mg/L
2015年以来,武汉市武昌区下辖的徐家棚街道按照区委要求,以"凝聚群众、巩固基础"为目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拓展服务空间,创新工作平台,凝聚多方力量,在创新社区治理创新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