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炸药饱和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303237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火炸药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大量的活性碳作为吸附材料,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炸药废气和含炸药废水进行吸附处理,而这些活性炭吸附饱和后的合理化处理成为目前环境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验研究了利用电化学方法再生吸附炸药(TNT/RDX)的活性炭,通过采用C—C电极(NaCl作为电解质)和C—PbO2电极(Na2SO4作为电解质),将前期制备好的饱和活性炭置于电解槽中,选择4因素(再生的电流强度、再生时间、电解质质量浓度及极板间距)、3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法进行相关再生实验,探讨影响电化学再生主要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1)C—PbO2电极的再生效率优于C—C电极的再生效率;2)再生时间是影响再生效率的高度显著因素;3)电流强度对颗粒活性炭的再生效率影响不大;4)采用C—C电极、NaCl做电解质的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中,影响再生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电解质的质量浓度,其次是电解时间和电流强度。采用C—C电极、NaCl做电解质的再生实验中再生效率达到最佳的实验条件是:电流强度在200mA、电解时间在3h、电解质质量浓度在0.5%及极板间距在80mm。5)采用C—PbO2电极、Na2SO4做电解质的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中,影响再生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再生时间,其次是电流强度和极板间距。用C—PbO2电极、Na2SO4做电解质的再生实验中再生效率达到最佳的实验条件是:电流强度在200mA、电解时间在1h、电解质质量浓度在0.25%及极板间距在50mm。
其他文献
本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探求聚合物熔体(主要为聚烯烃熔体)高速挤出时发生的极其复杂的不稳定流动现象的规律、机理和改善措施。实验采用恒速型
摘 要: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民间特色。在当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过于注重国外设计理念与元素的应用,对我国民间美术元素运用较少。本文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以民间美术的传承为基点进行课程教学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民间美术;教学价值  一、中国民间美术概述  1. 中国
以C60、氨基酸及羟基苯甲醛为主要原料,利用经典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设计合成并分离得到了5种羟基富勒烯吡咯烷衍生物,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详细合
多金属氧簇合物因为其呈现多样的结构类型,在光、电、磁和催化等方面存在广泛应用,成为当前配位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不同金属离子水解特性不同,以及Cu、Ni、Co原子质量非常接近和单晶高对称性导致单晶学上表征的复杂性,3d-3d金属掺杂的金属氧簇的合成仍是一大挑战。因此,多核簇合物的传统研究多局限于单一金属。经过大量的实验探索,该研究采用不同的合成策略,成功合成了三个金属组成为1:1的二十核球状
学位
人血清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主要蛋白之一,起着储存和运输药物及其它外源性物质的作用。对蛋白质溶液构象、蛋白质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等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在分子层次水平上
本文合成了17种卤代异羟肟酸、7种烷基及烷基醚桥连二异羟肟酸配体及其24种钴(Ⅱ)配合物,用IR、1H NMR、MS等方法对其中文献未曾报道的12种配体及12种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认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