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商业银行风险的识别、精确度量与控制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然而,在当前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情形下,2009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急剧扩大。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通胀压力的加剧,我国开始进入加息周期,利率风险即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所面临的实质性风险。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的研究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及监管当局利率风险监管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及其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比较分析了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国主要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各种利率代表性期限品种的分析结果表明:在SHIBOR和REPO各期限品种中,SHIBORO/N和REPO7D最具有代表性,3月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决定着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要更加大一些。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SHIBORO/N在我国的短期利率体系中起到了基准利率的功能,但基准利率的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本文在单因素利率期限结构CKLS框架下,采用广义矩法估计对2006.10~2008.12,2006.10-2009.12,2006.10~2010.12三个样本期间的SHIBORO/N做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CKLS模型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在预测极端值和波动率方面存在严重不足。2.本文选取2010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的敏感性缺口数据为样本,分别采用标准冲击法和VaR模拟法度量了我国商业银行银行账户的利率风险。结果如下:(1)不剔除活期存款和法定存款准备金时,标准冲击法下净利息收入利率风险的模拟结果与现实不符合;剔除活期存款和法定准备金后,五家样本银行净利息收入面临利率下行风险。同时,利率动态冲击的VaR模拟结果大致与60~80个基点的利率冲击结果相当,这与2010年我国收益率曲线处于相对底部有关。两种方法下,五家样本银行净利息收入利率风险的大小排序结果不同。(2)剔除活期存款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后,利率变动对中国银行经济价值的影响大幅小于剔除前的影响。标准冲击法下五家样本银行经济价值面临利率上行风险,与基于CKLS模型的模拟结果一致。两种方法下,样本银行经济价值利率风险的大小排序结果相同。因为中国银行3个月至1年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占1年内总缺口比重最大,中国银行经济价值利率风险最大。3.本文选用2010.1.4~2011.1.17期间的SHIBORO/N和银行间国债质押式回购7天利率的历史数据作用样本,分别采用德尔塔正态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度量了我国商业银行同业拆借业务和国债质押式回购业务的单一业务利率风险及综合利率风险。结果表明:(1)德尔塔正态法下,国有商业银行的VaR值及其波动率都最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资产负债规模较大,其VaR值较大;外资或合资商业银行的VaR值较大,但波动率较小;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因“短资产长负债”以及农村经济的强季节性特征,其VaR值较小,但波动率最大。(2)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的VaR值与德尔塔正态法计算的VaR值有较大的差异,使用2011.1.18~2011.5.31期间样本数据做出的后验测试结果显示,蒙特卡罗模拟法通过了检验,其效力要优化德尔塔正态法。(2)两类交易业务利率风险的综合VaR值要小于单一业务利率风险VaR值的和,存在风险分散效应。(3)构建了表外交易业务中利率远期协议和利率互换利率风险VaR值的计算模型。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建议如下:(1)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应该权衡经济价值目标和盈利目标、完善限额管理和集中管理利率风险;(2)交易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应该运用VaR度量和控制风险的垂直管理模式、完善利率风险管理的信息系统、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内部VaR模型、利用VaR模型完善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和利用VaR模型加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