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糙接触理论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损伤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p_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块式无砟轨道受环境、列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道床板与支承层层间脱粘现象较为普遍,在荷载作用下导致脱粘处的粗糙表面发生接触损伤,然后在水的侵入下最终发展为离缝冒浆病害,影响轨道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本文将灌砂法理论、W-M分形函数、有限元法、颗粒离散元法和试验结合,探究了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在荷载作用下发展初期的损伤成因。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本文将灌砂法理论和W-M分形函数相结合得到了不同粗糙度的支承层三维分形粗糙表面;并以此建立了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粗糙-粗糙三维分形接触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处于粗糙接触状态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脱粘处的接触面积极小,占比小于名义接触面积的1%。(2)利用基于颗粒离散元法建立的单轴抗压试件数值模型完成了支承层混凝土细观参数的标定;后建立了支承层表面单粗糙峰微凸体离散元模型和支承层表面多粗糙峰微凸体离散元模型,明确了支承层表面粗糙峰在受压变形后的破坏过程及裂缝的深入发展过程。结果表明:荷载作用会导致粗糙峰微凸体产生较大的受压变形,进而产生微裂缝,然后荷载的增加会导致微裂缝发展为贯通裂缝,造成部分颗粒掉落成粉;同时裂缝会延伸至粗糙峰峰谷下部,使得旧的粗糙峰破坏后会形成新的粗糙峰,即“再粗糙化”。(3)开展了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损伤试验,分析了加载前后支承层混凝土试件的表面形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超过材料破坏荷载的周期荷载作用下,支承层混凝土试件表面的表面形貌会发生明显变化,即处于粗糙接触状态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脱粘处会出现接触损伤现象。(4)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路基上含板边离缝的双块式无砟轨道实体模型,分析了不同离缝尺寸(离缝长度和深度)时离缝处道床板底面和支承层表面的竖向位移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离缝深度和长度时道床板底面和支承层表面竖向位移差变化趋势相同,均自粘结良好区向弱约束区递增。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伤损存在临界离缝高度,约为1mm,大于这一高度后,层间伤损不再发展。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脱粘处的道床板底面和支承层表面竖向位移差未达到其临界离缝高度时,处于粗糙接触状态的层间脱粘处的接触面积极小,荷载作用会导致层间混凝土出现接触损伤,进而造成层间脱粘处的混凝土颗粒掉落成粉。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网的逐步成形,道岔作为高速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及养护维修的重点,道岔尖轨的损伤及断裂检测成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弹性波检测作为一种在波导结构中进行传播,通过对其信号分析可以对结构完整性进行判断的无损检测方法,开展基于弹性波传播的高速铁路道岔尖轨断裂检测研究可以得到切实可行的应用方案,具有实际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对实际上道的高速铁路道岔尖轨断裂检测为目的,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与现场试验结合
学位
学位
学位
膨胀土在我中国分布范围非常广,通常其遇水后会发生膨胀,导致其力学性能下降,易诱发土坡的崩裂坍塌、路面结构的开裂、防护结构的破坏等工程危害。膨胀土的宏观力学特性依赖于微观结构的变化,因此从微观层面开展相关研究是理解膨胀土宏观力学特性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膨胀土中强亲水矿物蒙脱石占据主要成分。其水化状态对膨胀土的力学性质有显著影响。由于蒙脱石几何尺寸的原因,无法直接从其中分离出足够多的单个蒙脱石晶体,进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是一种具备超高强度和优异耐久性的高性能水泥基材料,能有效防止墩柱遭受各种物理化学腐蚀以及早期开裂等耐久性问题。同时,UHPC和NSC的组合结构可以起到降低成本和平衡力学性能的作用,但目前对于箍筋约束UHPC-NSC组合短柱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制作了12根短柱,其中包括1个纯UHPC、10个UHPC-NSC组合
相关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会导致桥梁刚度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甚至远大于结构损伤引起的刚度变化。大多数关于桥梁结构刚度参数随温度变化规律的研究,没有考虑结构参数本身的离散性,也没有考虑各种参数间的相关性。因此,有必要建立铁路桥梁结构在温度效应下的刚度参数的概率分布模型,分析刚度参数的变化范围及其规律,为铁路桥梁结构安全运营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以一座铁路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为工程背景,首先根据试验列车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