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典文学中的药意象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m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话语中的一个核心范畴,因为中国古典文学文本就是借助大量的意象组合来造境抒情的。药意象正是众多意象群落中蕴意独特、表现形态多样的一个。   药意象的萌生、发展、成熟都得益于中国古代异常发达的药文化,也就是俗称的中药文化。因此,研究药意象不能避谈其实体(药)的历史变迁。药的实体,是药意象的本源,了解药的实体的发展与演变,是研究药意象的起点和根本。正是在药实体的不断发展变化中,药意象才得以建构并形成独特的审美文化符号,受到文人墨客的关注,取得独立存在的意义。这主要表现为药自身丰富多样的表现特征和所附着的生命意蕴。   文人借助药意象在历史传承中固定下来的或隐或显的思想和文化蕴含来传情达意,使药意象自身意蕴不断得到丰富和凸显。同时一个微小的药意象,被寄予古代文人的审美意趣、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因此,可以通过药意象的研究反观民族文化精神和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全球化背景下,能否把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纳入到新的话语体系中、维系其存在的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药意象的解读研究,为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特征、弘扬中药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建国三十年,一些散文貌似思想浓烈、主题鲜明,实质上是没有思想力量的(或思想力量非常薄弱)。那些政治条文、政治术语、政治口号等,都是贴附在作品之上的与作家的灵魂、作家
文学因无法抗衡社会日益严重的物化倾向而日渐式微与边缘,在一场因时代发生重大转折而引起的先锋作家们“集体蜕变”的过程中,格非以知识分子的身份“重出江湖”,选择了乌托邦这
本论文《中国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前沿研究》尝试在新时期中国文学总体发展背景下对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做出综合性考察。新时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本文特指作家文学)沐浴于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