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证券市场也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是,近年来不断发生的会计造假丑闻,给所有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公司治理机制中薄弱的内部控制环节和相关信息披露的缺乏是导致这些会计惨案发生的直接原因,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应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管理者全面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从而改进内部控制,提高公司治理的质量。而且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还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及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对投资风险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目前,社会各界已经逐渐认识到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提供保障。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是当前我国证券监管部门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们为了对所有上市公司进行统一要求,并规范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和对披露信息进行合理的保障,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值此之际,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效应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按照绪论——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统计分析——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这样一个路线展开研究,共有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机、研究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指出本文的贡献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动机及主要贡献。第二部分,首先对文章涉及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对该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即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为后面的研究做铺垫。第三部分,首先以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制度背景为基础,提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市场效果的研究假设,然后对本文研究样本的选取原则以及数据的来源进行说明,并设计相关变量,包括: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最后在前述基础上构建研究模型。第四部分,对近三年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透过该分析可以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整体状况有初步了解。得到的结论是: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倾向于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仍有接近50%的公司不愿披露注册会计师对此的核实评价意见。第五部分,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体市场效果,主要采用超额收益法和多元回归法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通过描绘散点图并进行均值检验初步分析不同组的市场效果,然后,对本文涉及到的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来验证模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共线性问题,最后对样本公司2009-2011年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第六部分,通过前文的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状况整体上有所改善;在年报公布后较短的时间窗口内,不同披露情况的公司有不同的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披露情况良好的公司有正面的市场反应,披露情况不良的公司有负面的市场反应;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对解释变量的分类方法上,克服了以往定性法或评分法主观因素比较大的缺点,并迎合了新出台的《指引》和《规范》的要求,按照是否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和注册会计师核实评价意见将上市公司分为三组,这样分组可以更好的体现公司对新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可以进行组间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