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混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oiche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在平板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受到了广泛研究。但要实现真正的商业化生产,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诸如器件的发光效率、寿命、稳定性等方面。高性能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开发出新型高性能的共轭聚合物体系,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器件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在研究本实验室合成的聚合物发光材料性能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涉及,争取实现高亮度、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 由于大多数共轭聚合物是p型半导体,传输空穴能力要强于传输电子,通常通过在聚合物中掺杂电子传输材料或在发光层与电极之间插入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来调制载流子的输运平衡。MEH-PPV是研究较多的一种发光材料,由于其链间易形成聚集态,链内缺陷导致共轭长度分布宽,所以其发射峰通常较宽。我们在MEH-PPV中掺杂小分子电子传输材料PBD,发现PBD除传输电子外,还阻挡空穴的注入和传输,促进了载流子的注入平衡。通过研究发现,掺入PBD后MEH-PPV的EL光谱红移且发生窄化,当PBD掺杂浓度为40%时MEH-PPV的EL光谱窄化最明显,EL光谱半高宽从90nm减小到44nm。 聚合物共混经常用于发光器件的优化,我们通过选择聚合物绿光材料PFOBT15和红光材料PFO-DBT15与MEH-PPV共混,通过调节共混比例,并研究共混体系器件的光物理性质,发现共混体系可以发生有效的Forster能量转移,从而改善了器件的发光性能。我们发现:1.MEH-PPV与绿光材料PFOBT15共混体系的电致发光峰相对于纯MEH-PPV的发光峰发牛了蓝移,半高宽从90nm减小到了38nm;2.在MEH-PPV与红光材料PFO-DBT15共混体系中,当共混比例为MEH-PPv/PFO-DBT15=4:96(wt%)时,器件的外量子效率由纯PFO-DBT15器件的1.41%提高到2.84%。我们还研究了Polymer在经过热处理后器件性能的变化以及共混体系器件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2020年1月13日,农业机械杂志社主办的“2019中国农机行业年度盛典”发布了“‘卓远智联杯’2019年农机行业10大新闻”,此次评选是通过网友投票、行业同仁推荐及专家评审产生.
期刊
2020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点击查看文件原文)于2月5日正式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问
期刊
在工厂化农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作物栽培管理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日趋重要。应用现代无损伤测量和检测手段进行作物长势诊断的技术研究,成为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
基于顾客,企业有且只有两项最基本的职能,即营销和创新.在农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想要跳出同质化的红海,不论是营销本身,抑或是营销创新,对企业来说都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为
焊接过程熔池动态特征信息获取与智能控制一直是焊接界研究的前沿课题,而将机器视觉技术融入焊接质量控制中是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焊接研究者竞相采用的方法。本文主要以TIG焊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