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低温全眼球活性保存角膜的实验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aaaq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角膜深低温保存技术是Capella等于1965年创立的单纯角膜组织保存方法。该方法可使角膜内皮细胞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保存期间内皮细胞活性不随时间延长而减弱。4℃湿房保存是一种简便的全眼球保存方法,它不易污染,便于运送和取材,但角膜内皮细胞活性保存时间短。将两者优点结合起来,探索一种既简便经济,又确实有效的长期深低温全眼球活性保存角膜方法,以促进眼库保存技术的发展。目的:探索全眼球深低温活性保存角膜的最佳模式,研究影响深低温全眼球保存法的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因素。方法:根据深低温冷冻保存过程中前房内注入二甲基亚砜(DMSO)的方式,降温速率及复温条件的不同,将80只成年纯种新西兰兔眼球随机分为8组,冷冻保存时间30天。另取10只新鲜兔眼做对照。通过角膜内皮细胞活性染色方法评定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ESR)及光镜下内皮细胞形态,优选出最佳保存方法。将优选组角膜与对照组同时进行电镜检查及琥珀酸脱氢酶(SDH)组织细胞化学染色,对比观察两组细胞的超微结构及酶活性。结果:评定出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最高组,为最佳冻存组,其方法如下:抽空房水,注入7.5% (V/ V) DMSO , 4℃冰箱内冷平衡30min,其间每隔15 min抽出前房内保护液后再次注入7.5%DMSO,共反复2次。再分段降温,-30℃30min,-80℃30min,最后将全眼球移入-196℃液氮中保存;40℃水浴中快速复温。该组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平均为87.53%,与对照组(98.20%)比较,结果相近,符合临床穿透性角膜移植标准。最佳冻存组、对照组的SDH酶组织化学检测均呈阳性反应,最佳冻存组与对照组相比,颜色略浅,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分别为133.0±19.2和134.1±24.0,t=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深低温全眼球活性保存角膜方法简便,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活性较高,符合临床上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标准。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的肠道性炎症,它主要累及大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
目的:通过研究茶多酚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睾丸组织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茶多酚是否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生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上应用茶多酚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提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脂餐后甘油三酯(TG)变化及其与动脉弹性功能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血脂干预提供依据,减少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