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木酸通过改善小鼠软骨及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缓解骨关节炎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桦木酸(betulinic acid,BA)对小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作用及其对OA小鼠软骨及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的C57BL/6J小鼠(雄性)八十只,经为期一周的适应性喂养后,离断小鼠右膝关节内侧半月板韧带(the medial meniscus ligament,MMLT)构建内侧半月板不稳(the destabilization of medial meniscus,DMM)相关的 OA 模型,假手术组操作与OA模型组相似,但不离断MMLT。手术五天后,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Vehicle组)(假手术后腹腔注射30%酒精),OA模型组(DMM+Vehicle组)(MMLT离断术后腹腔注射30%酒精),低剂量药物组(DMM+Low-dose组)(MMLT离断术后腹腔注射5mg/kg BA),高剂量药物组(DMM+High-dose组)(MMLT离断术后腹腔注射15mg/kg BA)。BA每次注射前新鲜配置,溶剂为30%的酒精,隔一天注射一次,注射剂量为0.1ml/只。干预8周后,取小鼠足印进行步态分析以反映其行为学的改变。取小鼠膝关节及外周血清,经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血清中软骨寡聚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protein,COMP)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进行测定,量化OA的发展情况。经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番红O-快绿以及阿尔新蓝染色来对其软骨具体变化情况予以评价分析,而软骨内的X型胶原(type X collagen,COLX)、蛋白聚糖(aggrecan,ACAN)、Ⅱ 型胶原(type Ⅱ collagen,COLⅡ)、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呈现的表达状态经由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以及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l,IHC)相关染色处理予以评价分析。采用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对软骨下骨的骨量变化进行描述,抗酒石酸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对破骨细胞进行检测。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用于评估软骨下骨细微结构的变化情况。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用于从微米尺度评估膝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并对膝关节软骨下骨的弹性模量的改变进行评估,以证实和进一步加深我们的实验结果。结果:MMLT离断后,小鼠行为学发生改变,表现为右后足步长、左/右后足步幅以及左/右后足间距的缩短。膝关节发生明显炎症改变,软骨退变以及滑膜炎症显著,具体对应是透明软骨/钙化软骨(hyaline cartilage/calcified cartilage,HC/CC)比值减小,硫酸软骨素以及ACAN等含量降低,此外,COLⅡ、ACAN的表达明显下降,而COL X、MMP-13的表达明显上升。软骨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提高、骨小梁以及骨量相关参数有所变化,破骨细胞数量增加。滑膜内衬细胞层数增加以及常驻细胞密度增加,炎性浸润明显。外周血COMP和IL-1β浓度上升。BA治疗八周后,上述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表现为膝关节软骨退变减缓,软骨下骨BMD减低,滑膜炎症消退,外周血COMP和IL-1β浓度下降。AFM对软骨及软骨下骨进行检测显示,DMM+Vehicle组软骨及软骨下骨的弹性模量明显降低,而接受BA治疗后,软骨的弹性模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软骨下骨的弹性模量也有所回升。结论:DMM诱导的OA模型引起了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退行性改变,使用BA治疗后,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退行性改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机制可能与BA改善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相关。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GALNT1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目的:明确GALNT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明确GALNT14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吉西他滨化疗抵抗的作用效应。方法:(1)从生物信息数据库GEO、Xena、ArrayExpress和GSA获取胰腺癌相关数据集 GSE62452、GSE15471、GSE62165、GSE71729、GSE1
学位
研究背景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约80%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80%NSCLC患者会接受放疗,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恶性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有不同影响,较大剂量照射(如8 Gy以上)对恶性肿瘤细胞产生损伤效应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而较小剂量照射(如4 Gy以下)对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较少。我们前期实验研究发现,较小剂量照射可能会对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兴奋”效应
学位
目的:应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的核酸,为临床快速诊断EV71感染提供依据。EV71拥有复杂的免疫逃逸机制阻碍宿主细胞固有免疫应答,固有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第一道防线,病原微生物入侵宿主细胞时,宿主通过自身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
学位
第一部分Gal-9在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目的:通过建立成年 Sprague-Dawley(SD)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检测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Gal-9)在ICH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以及与其结合的TLR-4的水平变化。方法:1.随机选取36只体重在250-300g之间的成年SD大鼠分为假手
学位
目的动脉内微导丝电凝已作为一种颅内动脉瘤的补充性介入治疗手段,临床应用于微小穿支动脉瘤等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但迄今为止,由于使用病例数有限,其有效性、安全性等对治疗结果至关重要的因素尚不明确。我们针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了体外实验以及动物体内实验,旨在明确影响动脉内微导丝电凝促进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可能进一步开展的相关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研究参考。方法利用万用表测量临床常用的微
学位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是中国西北干旱内流盆地水循环的显著特征,转化机制研究是盆地水循环规律认知和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基础。以我国西北干旱内流河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盆地和盐池盆地为研究区,建立了黑河主干河道时变水平衡模型和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长周期水文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机制,得到如下认识:(1)补给条件由以天然条件下河流渗漏为主的线状补给演变为以河流与引水渠道渗漏
期刊
目的:利用FLT3活化状态结构模型,和FLT3自我抑制结构模型为基础,初步筛选出针对FLT3-ITD突变有抑制作用的较敏感的小分子化合物。方法:1.利用江苏省重大疾病生物资源样本库,对1101例AML患者中227例FLT3-ITD突变阳性病人的突变序列进行解析及系统分类,筛选出代表性突变序列。2.利用“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对FLT3野生型及FLT3代表性序列的突变体蛋白结构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
学位
第一部分 Cyclin D1和Hepcidin在DLBCL患者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本研究通过对107例淋巴瘤患者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探究Cyclin D1及Hepcidin在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与DLBCL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评估二者在DLBC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07月至2020年01月期间我院诊断保留标本的淋巴瘤病人的病理标本共107例,其中DLBCL共67例,对病理标本
学位
目的:相关研究显示耳垂折痕(earlobecrease,ELC)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相关的老化的体表标志,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体表标志。目前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LC征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连续入组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旨在初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LC的发生率及其主要特征,探讨ELC征与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外动脉狭
学位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包括两个部分:(1)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2)NRP1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研究。第一部分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目的:前瞻性研究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方法:1.病例资料: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