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固形式对软土基坑变形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土深大基坑施工具有高危险性,尤其是淤泥质软土基坑开挖工程,由于其地质参数非常差、开挖工程量大等原因,基坑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变形,危及基坑的稳定性,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隐患。已有的工程案例表明,对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土体进行加固有助于抑制基坑的变形,对基坑围护结构受力有辅助作用。基坑土体加固费用较大,因此确定合理的加固范围和加固形式十分重要。本文以佛山地铁高村站作为工程背景,根据国内外目前的研究,建立MIDAS GTS有限元模型,对基坑的变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不同基坑加固工况下的基坑变形规律,并且通过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不同土体和加固体的参数敏感性,得到结论如下:1.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层深基坑工程中,格栅、抽条、抽条加裙边三种平面布置加固形式随着加固面积的增加,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都有所下降,但加固面积的增加和基坑变形并不是线性关系,加固比达到限值后限制能力有所下降。相同加固比和加固深度条件下,格栅、抽条、抽条加裙边、满堂加固四种平面布置加固形式中,抽条加固限制基坑变形效果最好,且加固比25%—50%时效益较好。2.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层深基坑工程中,开挖区加固、开挖区与基底同时加固、基坑底部加固三种竖向加固布置方式对基坑变形均有限制作用,但是限制作用能力有明显的区别。基坑底部土体加固方式限制基坑变形效果最好,基坑开挖区和底部土体同时加固次之,基坑开挖区土体加固效果最差。加固比为33%的抽条加固形式下,基坑开挖区加固、开挖区与基坑底部同时加固、基坑底部加固地连墙水平位移的减小比分别为16.8%、68.1%、91.2%;坑外地表沉降的减小比分别为31.3%、76.3%、77.1%。同样的加固条件下,想要达到比较好的限制基坑变形的效果,应对基坑底部的土体进行加固。3.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可以得到在海陆交互相淤泥质土层深基坑工程中:各参数对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敏感性规律为:加固深度h>原状土体内摩擦角φ1>加固土体弹性模量E2>加固土体内摩擦角φ2>原状土体弹性模量E1>原状土体粘聚力C1>加固土体粘聚力C2。各个参数对地表沉降的敏感性规律为:原状土体内摩擦角φ1>加固深度h>加固土体弹性模量E2>加固土体内摩擦角φ2>原状土体粘聚力C1>原状土体弹性模量E1>加固土体粘聚力C2。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基坑加固设计应着重注意加固深度选择及土体内摩擦角的取值。4.加固深度越大基坑变形越小,但是加固深度存在限值,加固深度超过10 m后,对基坑的变形的限制作用已经非常小,关系曲线趋近平直线,继续加大加固深度对限制基坑变形已没有明显作用。5.原状土内摩擦角、加固土体内摩擦角以及加固体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基坑变形趋势一致,变形曲线形式大致相同,随着各因素数值逐渐加大地连墙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都逐渐减小,但关系曲线并不成线性关系。各元素的数值超过一定限值后,对基坑变形的限制作用有所减弱。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在新形势下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以及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我国提出了“公交优先”的政策。一方面,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个性化交通工具的需求逐渐增长,导致公交出行分担率依旧过低;另一方面,公交线路在城市边缘地区覆盖率低在市区内重复率高以及传统的“定点定线”的运营模式,导致居民出行需求与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的不匹配。随着交通行业的发展,许多城市开始尝试定制巴士的
学位
如何利用云计算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对运营高速变形监测数据实现高效的评估管理,数据异常变化预警分析及预警信息推送,是目前运营高速铁路变形监测数据评估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现有运营高速铁路变形监测数据管理评估模式主要为数据本地化集中式管理、数据本地化存储、共享等。这种模式存在数据整理规范性差、数据管理效率较差的缺点,且无法实现运营高速铁路变形监测数据的实时在线预警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学位
学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线路会越来越密集,新线路的设计越发难以避免环境噪声敏感点。高架线因其征地拆迁量少、施工简单、建设周期短、费用低、运营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在城市连接郊区的轨道交通线路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高架段周围的环境噪声影响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系统的学习了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噪声的相关资料,通过现场实测成都地铁18号线高架段运行环境噪声,分析了高架段噪声的特性以及在水平方向的衰减规
与普通混凝土构件相比,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截面小、自重轻、质量好、材料省,并能扩大结构的装配化程度,可充分发挥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性能优势,提高构件的抗裂性和耐久性。随着大直径钢绞线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等高强材料的使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研究需要补充完善。本文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对大直径钢绞线先张法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开展了预应力传递长度和抗剪性能的专项研究。主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