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友好型抑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529632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冬春季节沙尘天气和扬尘污染比较严重,虽然近年有减轻的趋势,但是由此带来的颗粒物污染一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郊区季节性裸露农田是沙尘天气和扬尘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尘源之一。为控制中国北方城市郊区裸露农田土壤风蚀,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本文合成了一种生态友好型抑尘剂(“SY”抑尘剂)。为了研究“SY”抑尘剂的性能,论文对该“SY”抑尘剂以及其他市面上购买的4种抑尘剂进行了性能对比测试,包括黏度、保湿性、水稳定性、抗风蚀能力、对植物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和土壤土质的影响,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1、该“SY”抑尘剂以盐地碱蓬籽饼为主要原料,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等为辅料,经化学合成制备得到。该“SY”抑尘剂最佳配比下溶液的固含量为3%,其黏度为55.1mPa·s,比其他四种抑尘剂的黏度要高,对土壤颗粒的粘结性能较好。在密实土壤颗粒中的渗透速度为0.03cm/min,比其他四种抑尘剂的渗透速度要慢,渗透性能一般,与黏度较大有关。  2、喷洒“SY”型抑尘剂的固结层含水率整体下降较慢,72h时其含水率为4.2%,依然高于4%,保湿性较好。  3、该“SY”抑尘剂的水稳定性较好,经过四次反复的喷淋、浸泡、风干的过程后,喷淋过程未发现有水冲蚀现象,浸泡时固结层表面光滑有韧性,风干后无裂纹或裂纹较少,固结层整体保持完好,仅仅变得有些略薄,说明该“SY”抑尘剂具有抵抗至少四次水蚀的能力。  4、通过风洞实验验证了该“SY”抑尘剂的抗风蚀能力,喷洒“SY”抑尘剂的样品单位面积土壤累积损失量小于0.7g/m2,抗风蚀效果好,抑尘效率可提高99%以上。  5、此外,由于“SY”抑尘剂中的碱蓬籽饼含有有机物质和少量的N、P、K、Mg、Ca等成分,喷洒在农田土壤表面后,可以提高土壤的营养成分,促进植物生长。从植物种子发芽率实验可以明显的看出,喷洒“SY”抑尘剂的样品种子的成活率可以达到95.6%,而且植物长势最好。  6、通过测试抑尘剂对土壤土质的影响,发现喷洒该“SY”抑尘剂可使土壤中的有机质、重碳酸盐碱度、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的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微量元素Zn、Hg、Ni、B的含量有略微增加,而Pb、Cd、Cr、Cu、Fe、Mn等微量元素含量有所减少,As、Se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喷洒该“SY”型抑尘剂对土壤土质不仅没有任何危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改良土壤土质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该文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对国内外环境污染源信息采集、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剖析.(2)首次在环境容量基础上开发和建立了工业污染源信息管
该文通过对黑曲霉An-76产酶的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该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佳产木聚糖酶的条件:料水比为10:25,麸皮与玉米芯比为2:8,加入Mandels盐液,温度为28℃,培养96h,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地质勘察工作项目是建设施工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施工地址的选择科学性和准确性都产
本论文研究了杏鲍菇真菌(Pleurotus eryngii)固态发酵产漆酶的工艺条件,比较几种纤维废料的发酵效果,发现适宜用秸秆作为基质,同时对工艺进行优化,获得高效产酶条件:即一定量的微量
本文研究了金红石二氧化钛表面无机包覆对其表面形貌及分散性和耐候性等应用性能的影响,讨论了有机处理剂对改善二氧化钛在有机基质中分散性的作用机理,采用二氧化钛在应用体系
该文在总结前人有关恒定与非恒定流离散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苏州河水系的实际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对河流中的污染物离散特性作了详细的研究,主要有:1、通过水槽因
我望着楼下,一簇簇绿荫隐于黑暗。夜,是夜,如此地迷茫。唰唰的笔声,不过是這夜独有的哀鸣罢了。  我反复地看着表,窗外的雨打得啪啪作响。眼前一张张撕碎的纸困扰着我。我扔开笔,抬头,望了望四周,所有人都埋着头,只听见沙沙的声音。前方,乌压压的黑板却有着清晰的白字,我盯着它们,迫切地想看出些什么。桌上一摞的书,压在心上,窗旁的声音是个警告,我又向四周张望,不禁惶恐——我,无路可逃。“我,要离开。”这个想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明显增加,自然资源无限制开发超出了环境承载力的自我修复范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其中矿山的开采对矿区及其周边地
海洋定位与导航技术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技术,其发展曾相伴于“海上丝绸之路”和“大航海时代”的人类文明进程.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