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ecret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资源组成了我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无法对其进行权利所有者的界定,导致这些文化被划入公有领域被人们随便利用。而那些传承者或持有者由于缺乏开发思想或者其他因素,不能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获得相关利益,造成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方面的利益失衡。而这种利益失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法律的约束。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进行立法,在留住民族特性的同时,实现利益的平衡。本文将从保护的必要性出发,对其进行人文和法理的阐释,参考各国保护和开发的法律、制度建设,结合我国保护、开发的实际,设想一种能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和开发双价值最大化的法律保护模式,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文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所设想的这种法律体系争取既能够很好的保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能够保障相关权利所有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活动中获得经济利益,从而更好的促进其传承和发展。文章首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以及相似概念进行比较,通过深入分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个范围性界定,在此基础之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理性的特征分析,为后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论述进行必要的铺垫。同时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必要性进行探讨,以确定本文存在的价值。其次,文章通过对国际组织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比较突出的国家的法律建设进行深入彻底的分析,并结合我国法律保护现状,找到可借鉴的法律保护模式,为后文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选择和构建做好准备。再次,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建设从国际、国家、地方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指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模式选择及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思想偏颇、模式的单一和现有体系的冲突三个方面。最后,立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和存在现状,结合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的保护模式及相关制度,通过深入探讨和破解存在问题,经过公私法两个角度的剖析得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所应采取的模式,即公私结合、相辅相成的法律保护模式。
其他文献
<正> 30多年来宝马公司一帆风顺屡次成功,其秘密在于重视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设在慕尼黑的宝马技术与开发中心(以下称 FIZ)正是宝马公司科技创新的中枢。6000多名来自世界各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自动识别技术。由于RFID在对象可视化识别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守护这份财富不仅是每个国家的职责,也是整个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近百年来,有关组织针对文化遗产,特别是针对文化遗产的区域性保护问题,颁布了许多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是很常见的病害,裂缝会威胁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安全,也会引起建筑物其它病害的发生,必须在施工的过程中严加控制消除裂缝,确保水利
众所周知,山东是一个民乐大省。具有广博深厚历史传统和民间根基的齐鲁大地在民族器乐领域里可谓是一支亮丽奇葩,其创作、表演以及乐器改革等成果在20世纪的中国民族器乐艺术中
在转型加速期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建构与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政府、市场、会三方力量的互动联系紧密,其互动结果关系到社区建设深入、持续、健康的发展。本研究在“社
管道作为物料运输的重要设施,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的运输。在运输过程中,管道受到运送物资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会产生腐蚀和形变。如果能够对管道地理坐标进行数字化
“现在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与推动作用。”这种进步和推动作用,同样
中国当代公共艺术是一个多重因素互生共容的集合概念,以各种艺术形式介入社会、服务大众。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核心概念和首要原则是公共性,从内建立于艺术的普遍公共性之上,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互对立,相互统一。如何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我们需要破解的难题文章在分析两者关系基础上,阐述了影响环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