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型和掺杂型纳米TiO2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gu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高、化学稳定性好、无毒、光量子效率高,广泛用作降解水中污染物的光催化剂,但它在非均相催化反应中易团聚、难回收以及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效率低等问题,限制其工业化应用。本论文以提高TiO2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且易于从反应体系中分离为出发点,制备了TiO2-MWNTs复合材料以及C-TiO2和Ag/C-TiO2多孔网络材料,并以在可见光下降解亚甲基蓝(MB)为反应模型,考察了材料结构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以酸化后的多壁碳纳米管为载体,用包覆-水热法制备了TiO2-MWNTs复合催化剂。复合催化剂中TiO2含量大约为30 %,TEM、HRTEM、FTIR和XPS证明TiO2纳米粒子以共价健附着在MWNTs的外壁上。MWNTs能有效抑制TiO2纳米粒子团聚和板钛矿的形成,同时由于MWNTs的强吸附性造成MWNTs和TiO2表面浓度差异,MB分子更易于从MWNTs表面扩散到TiO2表面,从而使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包覆-水热法为在温和条件下制备TiO2-MWNTs类似的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通用方法。以鸡蛋壳膜为模板,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碳掺杂的TiO2纳米多孔材料。SEM和TEM表明该材料是由直径约为10-15 nm的纳米粒子构成TiO2纤维,然后由相互交联的纤维构成的多孔网络结构,但与原模板相比,TiO2纤维和孔都有一定的收缩,而且煅烧时间越长,收缩越严重。通过控制煅烧时间的长短,可以得到掺杂量不同的C-TiO2催化剂。XPS表明样品中的碳是以活性炭和碳氧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并且形成一种复合层覆盖在TiO2颗粒表面,提高了对反应物的吸附性,利于电子的传递;而且增强了TiO2对400~700 nm区间内可见光的吸收,使TiO2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得到很大提高。银纳米晶/碳共掺杂的TiO2纳米多孔材料,具有和模板类似的结构,有稍微的收缩现象,表明在TiO2结晶过程中,Ag粒子能抑制纤维的收缩。TG分析表明:在除去模板过程中,TiO2纳米粒子能促进鸡蛋壳膜的分解,而Ag粒子起相反作用。Ag纳米晶和活性炭共掺杂,能极大增强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吸收60 %左右400~600 nm区间的可见光,50 %左右600~1100 nm区间的可见光)。而且复合碳层和Ag粒子改变了催化剂表面性质,提高了对反应物的吸附性。此外,银粒子可作为电子捕获剂,能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碳和Ag纳米粒子的协同作用,使Ag/C-TiO2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得到显著提高。
其他文献
Cu2+是人体中含量较多的重金属离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命和环境科学意义。因而,高选择性、高灵敏地监测其含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荧光以其高的检测灵敏度、信号易于远程数字传输
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一场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光催化技术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使用最广泛的催化剂是纳米TiO2 ,Ti
为探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感染猪小肠上皮细胞(Porcine intestine epithelial cells J2,IPEC-J2)后对IPEC-J2的miRNA表达谱的影响,本实
铱配合物具有较长的发光寿命、较高的发光效率以及发光颜色可以通过改变配体结构进行调节等优点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在众多过渡金属离子中,汞单质(Hg)及汞离子(Hg2+)是一
传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在安全性能和价格方面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作为LiCoO2的替代者,LiNi1/3Co1/3Mn1/3O2不仅具有可与其相媲美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安全
为了逼近光纤陀螺(FOG)温度漂移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提出一种基于有界整体经验模态分解(BEEMD)和极限学习机(ELM)的多尺度集成建模方法(SE-BEEMD-ELM)。采用样本熵(SE)分析BEEM
钛是优良的结构材料和特殊的功能材料,是材料工业和高技术领域中的重要战略物资。传统的钛制备方法普遍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能耗大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2000年剑桥大学提
以Pt、Rh、Pd贵金属为主的三效催化剂是控制汽油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方法。单钯(Pd)催化剂由于具有相对低廉的价格、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成为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的研
本论文以工作于红外波段光子晶体的应用为背景,采用传输矩阵法和平面波展开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常见晶格结构光子晶体的带隙性能,并针对亚微米和微米级SiO2微球胶体晶
近年来,随着传统能源的日趋枯竭,可再生光伏能源快速发展,其原材料多晶硅的需求也因此猛增。与此同时,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四氯化硅的安全处理及环保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