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沥青老化的沥青微观特性基础理论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c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路面以其优良的路用性能,在现代道路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而关于沥青的的分子结构组成以及微观结构的分布情况,都会影响沥青的宏观路用性能。国内在沥青的选取现阶段大都采用经验方法,而关于沥青的研究也多以宏观为主,在微观结构研究尤其是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方面十分有限,因此本文主要对沥青原样和沥青老化后的样品在微观结构等方面的特性进行基础理论研究。采用针入度、软化点等常规评价指标以及流变学等力学性能研究,系统地分析老化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探究沥青老化前后微观形貌与微观力学性能的改变;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手段对沥青老化前后化学官能团变化进行定性以及定量分析,并与沥青宏观老化性能对比,分析微观层面上沥青老化规律及其适用性。采用传统针入度体系,测定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粘度,对沥青硬度、稠度等宏观性能进行分析。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沥青老化前后样品进行动弹剪切流变实验、温度扫描实验、多应力重复蠕变实验等,对沥青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评价。沥青老化过程导致沥青劲度模量的增大,而SBS改性剂的掺入可以在一些方面减缓沥青老化带来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指标表明SBS改性剂对沥青高温、中温以及感温性能指标均产生一定程度的提升。使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沥青老化过程中微观形貌与微观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粗糙度、蜂型结构波峰区域面积比等指标研究沥青老化过程中微观改变规律,解释老化后微观表面粗糙度的提高、蜂型结构聚集程度增加。采用沥青微观杨氏模量,分析各沥青样品不同区域微观力学特性,并应用数学分析验证蜂形结构及其外部连续相部分杨氏模量的独立性与差异显著性,解释蜂型结构由不同种物质所组成,使用蜡与沥青质共同作用理论可以较好的解释蜂型结构的生成和变化。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研究老化前后各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老化过程中官能团的生成以及分解,采用羰基系数与亚砜基系数对沥青老化过程中的成分变化进行定量评价,辅以宏观指标相关性分析验证红外光谱评价指标在老化研究中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讨论电网电压骤升时双馈风电机组网侧和转子侧变流器有功、无功功率的分配原则,给出有功、无功电流的极限表达式,提出一种能有效提供动态无功支持的高电压穿越(high voltage
目的研究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症状、X线表现、药敏,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10月期间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病例45例中经菌种鉴定为NTM肺病28例进行临床分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钢琴已悄悄走进了中国千万个普通家庭。学钢琴的热潮也随之掀起,业余钢琴教学在我国开始走上普及之路。音乐,是通向创造思维、形象思维的
目前有关北京市不透水地表的相关研究多数是从整体层面开展,忽略了其内部功能区的作用及差异。运用分类回归树(CART)及系列变化检测模型得到北京市1991年、2001年、2011年和2
针对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育教学中学生底子薄、不爱学等情况,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按照社会需求调研、对照职业岗位分析、依照典型任务分解的操作流程
诉讼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民事审判方式。但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于调解制度的研究进行价值分析的较多,而实证分析、个案分析的较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
无源探测系统利用调频广播信号、电视信号等外部照射源探测空中目标的微弱反射信号,通过相干检测处理估计目标信号的时延和多普勒频移等参数,从而达到跟踪和识别目标的目的。
为了探明葡萄苗在不同浓度铝胁迫下树体的铝积累特征和生理响应,研究以‘水晶’葡萄为试材,在无土栽培条件下,用1.08.0 mmol·L-1 KAl(SO4)2处理60 d后测定树体铝含量及相关生
本文以我国南方桉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不同树种和不同造林密度下的桉树人工林林分的生长量、生物量、热值和能量进行研究,总结桉树人工林能量结构特征;并对部分材料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