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NPP和生态绿当量的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brjsd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以往的土地利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的实现。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会影响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覆盖度最大的地区,由于黄土的易侵蚀性及历史上强烈的人类活动影响,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当前植被NPP的变化趋势及其空间格局,结合绿当量模型,分析黄土高原生态效益的变化趋势,为日后科学合理的利用土地提供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四期土地覆被类型图,得到黄土高原土地覆被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以CASA模型为基础,运用3S手段,结合MODIS/NDVI数据、气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估算得到黄土高原2000-2015年的NPP数据,进而对黄土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进行时空分析。将黄土高原不同年份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植被NPP与土地覆被变化数据对比分析,研究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变化趋势。基于生态绿当量模型对黄土高原不同土地覆被生态服务功能进行分析,进而得到黄土高原1990-2015年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产生的生态效益变化趋势。得到如下结论:黄土高原地区2000-2015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明显,森林、草地、聚落的面积增加明显,灌丛、耕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明显,平均每年减少7737km~2,灌丛面积变化最小,年均减少166km~2。2000-2015年黄土高原植被NPP的年际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年均增速为9.0 gC/(m~2·a)。黄土高原地区2000-2015年植被NPP变化趋势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整体趋势一致,说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治理工程以来,黄土高原地区整体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农作物产量逐年增加,灌丛和未利用地治理效果显著,土地利用生态效益不断提升。根据生态绿当量模拟结果来看1990-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呈增长趋势,其中1990-2000年生态效益增长缓慢,2000-2015年间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增长明显。草地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贡献最多,其次是森林,因此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应加强自然及人工林草地的管理与保护,持续提升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其他文献
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和非线性机制下由无序转向有序的规律,作为现代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对于研究很多复杂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系统始
选题策划是编辑参与市场的自主行为,是出版社选题构架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出版社树立精品战略的一个出发点.编辑根据所获得信息,分析市场状况,结合本社特色进行有目标、有计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上海宣言》倡议,将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激励人类为城市创新与和
由于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是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人们普遍对其缺乏认识,致使一部分人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为此,引导人们科学认识"非典",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将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技术与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测定食品中的4种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P)、对羟基苯甲酸乙酯(EP)、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P)及对羟基苯甲酸丁酯(BP))和3种抗氧
摹仿英文签名检验是英文笔迹检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对英文签名笔迹各个特征的比对分析,得出鉴定结论的一种科学的检验方法。在实际办案的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以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与其他药物改善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infarction,ACI)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基层供电企业如何结合保密工作季节特性和规律,绘制“保密工作路线图”,强化主题月目标要求和保障措施,推动全年保密工作有序开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家庭作用浅析秦素萍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收养等关系组成的,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和缩影。家庭的历史比国家的历史长。家庭的职能、性质、结构以及和它相关的道
温州民间金融是滋生于温州农村、服务于当地个体、私营经济的一种非正规金融形式,其产生与温州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经济模式有密切联系,其融资机制也独具特色.文章在归纳温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