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武汉及周边城市经济一体化的纵深发展必然要求武汉区域交通实现一体化,以便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然而在武汉与周边城市的城际公路上设置的部分收费站点收费功能已经降低,同时还阻碍了武汉和周边城市的社会经济联系。此外武汉市道路收费站还存在站点过多、日常营运开支过大、还贷少、政府和企业还贷压力过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武汉市道路收费站布局系统进行适度调整和合理评价,通过提出调整收费站点的原则与方案,可为公路部门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更合理布局站点提供参考,以保证收费公路的可持续发展。武汉市经过一系列的撤并收费站点工作,并于2002年10月实施年票制后,给收费还贷公路的还贷能力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收费还贷公路的偿债能力。因此,针对武汉市收费公路及站点存在的问题,合理借鉴已有成功经验提出可行的调整对策及建议,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本论文首先对武汉市道路收费站点布局现状进行了介绍,同时从债务偿还、交通流量等角度分析了武汉市道路收费公路运营状况。其次,对国内外收费公路站点布局调整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并得到以下启示:公共部门仍然是公路建设和养护的主要资金来源;注意防范收费公路发展中蕴含的金融风险;拓宽公路收费功能,增加收费制度的灵活性;适度发展收费公路;有选择的借鉴成功经验。再次,在基于社会接纳性、可行性的原则上提出了实行公路债务重组、拓宽还贷空间,撤除部分二级公路收费站,转变还贷型收费站的管理方式,制定合理的‘年票’收费价格,适当条件下考虑扩大年票的范围,切实保障投资方的合理利益等调整对策。然后,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得到各方案的优先顺序。最后,结合武汉市经济社会现状,提出了以下武汉市道路收费站点调整实施建议:全方位开放武汉交通市场,创造良好的交通发展环境;建议发行地方公路建设债券,同时增加其他收入;借鉴产权激励、约束及制衡机制,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撤站并贷,统贷统还”,优化还贷结构;优化通行费支出结构、设立还本付息资金指令性指标;建立“还贷平衡基金”,增强还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