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倒U”规律、“阶跃”特征及其因素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iai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成就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扩大,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据南开大学陈宗胜课题组的测算结果,2008年全国总体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达到0.4681,已超过了一般认为的0.4的警戒线。过大的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在经济领域抑制了需求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而且更重要的是导致公众“公平感”的丧失以及“被剥夺感”的滋生,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按照以往的研究经验,在中国收入差距的城乡划分中,城乡之间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一般都高于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因此相关研究的重点也多集中在城乡之间以及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上,而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多被认为是“小问题”。但从本文的测算结果看,自19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就已经超过了农村,而且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性在不断上升。再考虑到权力寻租、行业垄断等产生的不合理收入差距多发生在城镇,相对农村居民而言,城镇低收入阶层有着更强烈的“不公平感”,也潜藏着更多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深入研究显得更加重要而迫切。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深入分析。  理论分析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建立了两部门框架下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长期变动趋势的理论模型,以考察结构转换、人力资本差异、资本积累以及制度变迁等关键因素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模型的分析及数据模拟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体制转轨和二元转换过程中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具有倒U趋势,但需要适当的制度供给来消除干扰市场机制的各种因素以保障这一趋势的实现,当一些非市场因素对分配秩序的影响相当严重时,“倒U”拐点将被延后、推高并拉长,此时政府政策对分配秩序的规制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建立了单部门模型,对中国城镇收入差距扩大阶段中的短期“阶跃”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认为在“效率增进”和“差距扩大”相互反馈的条件下,“效率取向”的体制变革及劳动力市场化的渐进性引起了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在改革以来长期扩大过程中的短期“阶跃”特征。  实证方面,分别基于全国总体数据和天津市家户调查数据,使用多元回归、VAR模型以及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各项分析技术,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倒U趋势、阶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理论模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第一,使用全国总体城镇居民收入分布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城镇收入差距长期变动轨迹具有明显开口朝下的抛物线特征,认为“倒U”曲线拐点(或稳定区间的起点)已经在2005年前后出现。  第二,基于VAR模型的短期分析发现,市场化取向的制度变革是城镇收入差距统计意义上的原因,这一分析在一个较长的期限中佐证了陈宗胜(2001)的结论,同时也为本文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短期“阶跃”特征的理论假说找到了数据支持。  第三,在影响因素方面,教育水平、行业类别、就业性质、劳动力市场化等因素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而证明了理论模型中以受教育水平为代表的劳动差别、行业发展差异以及市场化取向的制度变革等关键因素对城镇收入差距的重大影响。  第四,分析发现就业性质和行业类别有着很强的收入分配效应,由此导致的收入差距虽然部分地来源于行业之间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差异(这是差距中的合理部分),但更多地来源于由行政庇护而产生的行业垄断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等“非市场因素”。这说明虽然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长期倒U演变的稳定区间已经到来,收入差距长期扩大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但这主要归因于教育发展带来的劳动者劳动差别的缩小以及理论模型中一些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就城镇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构成而言,由行业垄断等问题产生的不合理差距仍然占较大比例②,这一方面造成倒U拐点虽已出现,但静态来看,目前的收入差距仍然畸高并包含着很大的不公平成份;另一方面就发展趋势来讲,若不消除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对分配秩序的严重影响,目前处于“稳定区间”的收入差距可能在短期内很难出现真正的下降趋势,这与理论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  第五,以上所有的分析主要针对初次分配,为了研究分配体系中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各自的收入分布状况及其对城镇总体差距的贡献,接着使用天津市家户调查数据,从居民收入来源角度对城镇收入差距进行了深入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一方面以工资性收入为主要内容的初次分配所产生的不均等状况决定了城镇收入差距的基本走向,初次分配差距往往在二次分配中很难得到有效改善,这为近年来学术界对“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侧重公平”这一分配原则的质疑提供了实证依据。另一方面,“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差距的平抑作用最大”的经验判断并未取得数据的支持,这表明二次分配对城镇收入差距的平抑作用被大大削弱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识别和瞄准可能存在方向性偏误。  第六,城镇收入差距对全国总体收入差距贡献率的分析表明,在改革以来31年中,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对总体收入差距扩大的增量影响作用随着改革阶段性地推进而不断增大,在1995年之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成为导致总体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原因。  文章的最后从强调初次分配、提高劳动所得占比、规制行业垄断、调整再分配瞄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缩小城镇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首次使用数理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倒U趋势、短期阶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给出规范的经济学解释;二是首次使用改革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验证了城镇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具有倒U趋势,并发现倒U拐点(或稳定区间的起点)已经在2005年左右出现;三是首次使用VAR模型方法证明了体制改革的渐进性是造成城镇收入差距阶跃特征的主要原因;四是使用家户调查数据确定了近年来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三大微观个体因素,即受教育水平、行业类别以及就业性质,并测算了这三大因素的贡献率;五是首次发现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分配存在着方向性偏差,再分配并未像预期的那样起到足够平抑收入差距的作用。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37岁、已婚,浙江平湖人,印刷厂工人。因咽喉不适、头痛、胸闷三天,散步时突然头晕、面色苍白、昏厥在地,被人送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心律失常,但未作心电图,给予
期刊
2013—2014年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镇土城子村试验基地,采用普通白膜、黑色地膜、液态膜三种不同材质地膜覆盖,以裸地为对照,研究不同材质地膜对花生产量品质的影
同志们:rn这次全省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衔接工作会议,是遵照省政府主管领导指示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良种补贴工作经验,落实好今年国家良种推广补贴
期刊
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构建,我国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成熟。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并鼓励我国的公司债券融资。尽管如此,我国大多数
伴随着全球化与国际分工的纵深发展,全球贸易量获得普遍提升,各国之间经济贸易联系增强,世界贸易增长已经成为拉动全球GDP增长的新引擎。但是,在不断增长的经济贸易背景之下,贸易
由于听到或记录到第四心音(以下简称为S_4)是简便易行的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故近年来日益广泛地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它对于冠心病诊断的评价,迄今尚无定论。有的认为若未
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兴起的原因和发展现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指以非公开形式募集资金,并投资于私人股权(是指企业发行的不在股票市场交易的股权资
一、前言    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楼宇自控系统已经成为了大型建筑的必备系统。据统计,建筑中楼宇自控系统部分的投资回收期为3年左右,远远高于建筑的其他部分;安装了楼宇自控系统的建筑运行费用和能耗比常规建筑低15%~30%,而售房率和出租率则比常规建筑高出约15%。因此,结合建筑物的实际需求,有目的的安装楼宇自控系统对降低建筑物的使用、管理和维护费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