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新型溶剂浸渍树脂对铟(Ⅲ)、铁(Ⅲ)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soft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铟具有十分独特而优良的性能,广泛应用于高科技领域。但作为稀散金属的一种,铟没有独立的矿藏,大部分的铟作为杂质伴生在其他金属矿中。在铟的回收过程中常有大量的金属共存,尤其有大量的铁存在,而且铁(Ⅲ)在酸性体系中与铟(Ⅲ)的吸附性能极为相似,现有的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两种分离技术难以高效、绿色的分离回收铟(Ⅲ)、铁(Ⅲ),所以研究新型的分离回收铟(Ⅲ)、铁(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溶剂浸渍树脂法兼具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的优点,其关键—溶剂浸渍树脂是将萃取剂固定于适宜的固体载体上制备而成。通过对萃取剂和载体的优化配置,可望设计制备出用于分离回收铟(Ⅲ)、铁(Ⅲ)的溶剂浸渍树脂。本文选用叔胺离子交换树脂(D301)为载体、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为萃取剂制备了P507/D301溶剂浸渍树脂;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大孔树脂(HZ818)为载体、甲基三辛基氯化铵(N263)为萃取剂制备N263/HZ818溶剂浸渍树脂。采用扫描电镜、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法等方法对制备的两种新型树脂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方法,研究了树脂吸附分离铟(Ⅲ)、铁(Ⅲ)的性能与机理。结果表明:(1)P507/D301溶剂浸渍树脂在硫酸介质中吸附铟(Ⅲ)、铁(Ⅲ)的最佳溶液pH分别为2、1.5;对铟(Ⅲ)、铁(Ⅲ)的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298K下,铟(Ⅲ)、铁(Ⅲ)吸附量分别为42.79mg·g1和24.93mg·g1;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的描述树脂对铟(Ⅲ)、铁(Ⅲ)的吸附,主要的控速步骤为液膜扩散;1mol·L-1、2mol·L-1的HCl能够有效的洗脱铟(Ⅲ)、铁(Ⅲ);吸附铟(Ⅲ)、铁(Ⅲ)的机理为阳离子交换机理;对冶铜烟尘实样硫酸浸出液中铟(Ⅲ)的回收率为69.6%。(2)N263/HZ818溶剂浸渍树脂在盐酸介质中吸附铟(Ⅲ)、铁(Ⅲ)的最佳盐酸浓度均为4mol·L-1;对铟(Ⅲ)、铁(Ⅲ)的等温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298K下,铟(Ⅲ)、铁(Ⅲ)吸附量分别为11.46mg·g1和42.75mg·g1;对铟(Ⅲ)、铁(Ⅲ)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液膜扩散为控速步骤;对铟(Ⅲ)、铁(Ⅲ)的吸附机理为阴离子交换机理。动态吸附实验表明,室温条件下,单组分体系在上样流速1.4mL·min1,柱高度140mm,进样浓度为90mg·mL-1时,铟(Ⅲ)、铁(Ⅲ)吸附量分别为12.53mg·g1和37.74mg·g1;混合体系中,树脂对铁(Ⅲ)吸附性能较好,对铟(Ⅲ)基本不吸附,达到了分离铟(Ⅲ)、铁(Ⅲ)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十二五"期间,合肥市要首度尝试镇级市建设。"按照小城市规模,试点规划建设镇级市",合肥率先将基础条件较好的重点镇建设成镇级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具有较强集
随着社会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女权主义思潮迅速蔓延,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女权主义流派,西方女权主义尤其盛行。她们均以妇女解放为目标,提出了各自不同但富有效果的思
<正>临床上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占内异症的37.5%~48.4%[1],卵巢是内异症最常见的部位。传统观念认为,对于中重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腹手术更易清除盆腔病灶或保留卵巢功
目的:比较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我国单纯性盆腔炎(PID)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自全国6家医院的306例单纯性PID患者,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在胎儿医学框架上构建的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新型管理和诊治模式。方法:在产前诊断门诊发现的胎儿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的孕妇在胎儿医学门诊进行系统的预约登记,进
在聚乙烯醇(PVA)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醋酸甲酯副产品,需水解回收甲醇。现在普遍使用的离子交换树酯固定床工艺存在很多缺点,如:单程转化率低,大量未反应的醋酸甲酯需回收
根据钻井岩心、录井资料、测井曲线及三维地震反射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体系分析为指导,建立了东营凹陷第三纪充填序列和层序地层格架。凹陷充填可分为下第三系的张扭断陷充
<正>大北农猪联网600万头,"三网一通"抢滩互联网金融对于大北农集团来说,参加畜牧博览会已不是第一次了。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去年10月份华南(茂名)畜牧博览会第二天,当所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高潮逐渐转入低潮的原因和教训,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国际大环境的深刻变化缺乏清醒认识和有效对策:认为资本主义矛盾重重,却忽视了西
2008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以表彰他发现了亚原子物理中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