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所译原文是菲利普·罗斯的小说《愤怒》(Indignation),一部以朝鲜战争时期的美国为背景的小说,描写了主人公马库斯在家庭、学校、社会给他的三重枷锁下,逐渐成长,奋起反抗,却最终让自己走向了万劫不复之地。该小说语言平实,文笔细腻,句式复杂,长句和复合句居多,尤其是用破折号连接的长句。根据该文本的语言特征,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笔者从词汇、句子以及其他方面,进行实例分析。在呈现词汇意义上,笔者采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对国内普遍接受的词汇进行直译,对涉及文化背景的词汇进行意译,帮助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在句法层面上,笔者采用了换序译法、拆分法和转态译法,仔细分析原文的句式结构,结合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习惯和语序上的差异,通过拆分和换序重组,使译文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其他方面,笔者从宏观上对小说的文化背景和小说人物性格进行了分析,使译文符合人物形象。本文旨在探讨小说翻译的策略,力求译文清楚自然,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照顾译文读者的阅读感受,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