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五大文体之一,而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发轫于先秦,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按照“体物”、“写志”两种不同的表达目的,赋体文学可以被分为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前者以汉赋四大家(班固、司马相如、扬雄、张衡)的作品为代表,后者以汉魏六朝繁荣一时的小赋作品为代表。 本文尝试从语体的角度探讨汉魏六朝抒情小赋语言的特点,试图描述其骈散兼行的语体特征,分析这一时期赋体文学对汉大赋语言的偏离和“诗化”倾向。 全文分三章展开论述。首先,从语体功能的角度比较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的语言,重点阐释抒情小赋语言的抒情性。其次,通过运用分析、描写、比较的方法,我们发现:与散言体和韵文体相比,抒情小赋选用的骈散兼行体更适合自由表达的需要。主要从语音、词汇、句式、修辞格四个方面分别探讨语体功能制约下各语言要素的选则。再次,分析这种语体与语境的关系,认为语境因素对骈散兼行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声律论的兴起与格律的诗化。2、文学创作主题的变化与篇幅的简化。3、写作目的的改变与“文”“笔”区分,4、作家“淫”“则”风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