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生物除磷理论认为,为达到良好的除磷效果,必须设置厌氧段。而好氧/延长闲置工艺省略了传统工艺必备的厌氧段,进水后直接曝气,也能达到较好的除磷效果。近年来,好氧/延长闲置工艺(Aerobic/Extended-Idle Regime,AEI)因其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出水稳定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用于好氧/延长闲置工艺除磷的有机碳源主要是乙酸、丙酸等VFAs,这些物质虽易被PAOs吸收利用,但成本较高,因此,探寻一种经济可靠的碳源用于生物除磷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本研究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以废水中常见有机质-乙酸钠和不常用的廉价甘油作为碳源,建立5个(SBR1、SBR2、SBR3、SBR4、SBR5)好氧/延长闲置序批式反应器(乙酸钠/甘油分别为1:0、4:1、1:1、1:4、0:1),探究不同乙酸钠/甘油比对好氧/延长闲置工艺除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钠/甘油比由1:0逐渐降至4:1和1:1时,平均除磷率由90.1%分别升至92.5%和97.3%;乙酸钠/甘油比继续降至1:4及0:1时,除磷率分别降至65.7%和53.4%。典型周期研究发现,乙酸钠/甘油为1:1时,聚磷菌体内合成最大量的PHAs,为后续磷的吸收及聚磷合成提供更多的能量。说明低含量甘油的存在可促进VFAs吸收,有利于PHAs合成,可增强延长闲置段处于饥饿状态的聚磷菌对磷的吸收,诱导其好氧段过量摄磷;甘油含量较高时,会氧化生成较多的乳酸,导致pH较低,PHAs合成量较少,糖原合成量较大,系统除磷性能减弱。闲置期各反应器有不同程度的释磷,这是由于曝气结束时,各反应器糖原浓度水平不同,因此闲置期对poly-P的依赖程度不同,进而导致了不同的除磷性能。随后,论文选用在O/EI工艺中除磷效果较好的乙酸钠/甘油比例(4:1和1:1)作为碳源在A/O工艺(SBR6、SBR7)和O/EI工艺中(SBR6#、SBR7#)同时运行,运行稳定后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4%、73.2%、91.3%、96.5%。典型周期研究发现,SBR7中仅有较少的VFAs被吸收利用,与SBR6相比合成的PHAs较少。乙酸钠/甘油比相同的情况下,虽然A/O工艺PHAs积累量高于O/EI工艺,但用于吸磷的PHAs量却低于O/EI工艺;O/EI工艺较高的吸磷量/释磷量和较低的MLVSS/MLSS说明O/EI工艺中聚磷菌的聚磷能力更强,对聚磷的依赖性更强。因此,乙酸钠/甘油比相同时,O/EI工艺的除磷效果高于A/O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