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继心脏病、肿瘤、中风后的第四大死亡病因。本文从历史的纵向角度,对传统中医关于“老年痴呆”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挖掘整理。从疾病认识和防治方药方面,对古代与现代中医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和治疗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中医对该病认识及治疗的发展脉络,以期为临床实践探索治疗老年痴呆的道路提供文献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从传统医学角度对老年痴呆从病名沿革、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疗法三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结果讨论:1.系统收集了历代关于老年痴呆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了历代医家对脑部精神疾病、健忘、老年痴呆的认识历程,总结出对老年痴呆病因病机、防治方药的认识规律。中医虽没有关于老年痴呆病名的直接记载,但是综合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善忘等范畴。对老年痴呆的相关症状描述自《内经》时期就有记载;明代以前是缓慢的探索发现阶段;直到明清时期相关研究有了飞速发展,并取得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清朝医家学术方面的诸家争鸣,百花齐放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老年痴呆辨证论治的理论,进入了成熟阶段。其中对老年痴呆论述最详细的当属明代张景岳与清代陈士铎,在其著作中都对痴呆的病症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且提出了防治方药。清代的王清任通过对脑的认识提出的“脑髓说”,为后世医家对痴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对老年痴呆的认识是由浅入深,并不断充实细化的过程。2.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医家防治老年痴呆的方药,探讨其历史意义。现代关于老年痴呆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对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的,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发扬。在治疗上更加重视了肝脏与老年痴呆的关系,疏肝解郁在治疗中的作用。现代中医认为老年痴呆病位在脑,与肾、心、脾、肝等功能密切相关,其关键在于肾。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主因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标实在于肝气瘀滞所致痰浊与瘀血相互作用蒙蔽脑窍,令清空失灵神识迷蒙。因此在辨证施治中,主要以补益肾虚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同时重视疏肝解郁和化痰逐痰等。3.通过历代防治健忘和老年痴呆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防治老年痴呆的基本思路:以防为主,因时而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