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伐强度对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的影响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il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凤凰山林场40 a生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调查3种不同间伐强度的处理(未间伐(CK),15%弱度间伐(T1)和40%强度间伐(T2))25 a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各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酶活性、凋落物碳储量以及土壤呼吸速率等指标,研究间伐对森林土壤碳储量的长期影响,准确地把握土壤碳储量的限制因素,了解间伐对土壤长期碳储量的影响机理,为森林经营增加土壤碳汇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间伐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只有T1处理明显(P<0.05)。落叶松人工林间伐25 a后,8月份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T1、T2处理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总储量分别增加22.45%(P>0.05)和38.31%(P<0.05),T2处理可以提高6-10月份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说明T1处理更有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的固存,T2处理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2)间伐后土壤各活性有机碳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T2处理增加土壤8月份表层(0-10 cm)各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其中易氧化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T2处理增加微生物有机碳含量。T2处理显著提高水溶性有机碳及易氧化碳的含量(P<0.05),而含量随月份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趋势(P>0.05)。(3)T1处理提高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各土层中蔗糖酶及淀粉酶的活性,表层分别比对照高19.79%、83.08%。随着土层的下降,酶活性均呈下降的趋势。各处理碳库活度均表层最大,而各土层均有:T2>T1>CK。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碳库活度变大,碳库管理指数也随之提高。因此40%间伐强度的T2处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更新,增加养分释放量,有利于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4)T1处理可以增加林分的凋落物生物量,促进林分凋落物的分解。同时间伐可以降低土壤呼吸速率,并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间伐后土壤呼吸增加程度要小于对照区,所以说间伐,尤其是15%间伐强度,更有利于土壤碳的积累。综,上所述,15%间伐强度的T1处理通过增加凋落物碳储量,增加了向土壤中输入碳素底物的量,从而增加土壤碳的输入,同时降低土壤呼吸速率,因此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40%间伐强度的T2处理增加了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同时提高了土壤蔗糖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明显提升碳库管理指数,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更新,增加养分释放量,更有利于人工林生产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木蠹象属(Pissodes),是华山松林内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此前对华山松木蠹象的研究主
学位
1990年代后期,池莉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不断增强,体现出新的历史时期一种独创性的思维形式和写作走向,象征着五四以来女性意识发展的新境界.本文简要叙述了池莉从中性姿态
采用特殊材料和工艺,可现场制作出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各种立体像,颜色随心所欲任意调配。让顾客亲自下手制作自己喜爱的工艺品,在制作过程中,可寓教于乐,培养孩子们的动手
槭树又名枫树,是槭树科(Aceraceae)槭属(Acer.L)树种的泛称。本研究选用部分引种自南京的樟叶槭(A. cinnamoifolium)、秀丽槭(A. elegantulum)、羽毛槭(A. palamatum),湖南的
在计算机辅助测量规划中,公差数据的获取及与几何元素间的匹配是一关键问题,本文利用CAD数据库中三维实体与公差信息内部的关联性,实现了三维几何实体与公差的自动匹配 In compute
凭借对本刊读者的无偿援助,免费传授读者中医技法,李守坤荣获了本刊第六届创业周十佳创富明星的称号。三天的展会,李守坤不仅卖了几千元的秘验奇诊堂独家产品,还有四个读者特
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冰心和丰子恺的儿童散文创作无疑是两座并峙的高峰.冰心是以母性的视角去关照童心的,她把天真烂漫的儿童看成是神圣的天使,承载着她“爱的哲学”的理
基于国家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的时代背景 ,选取全域旅游示范区南通如皋市的语言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如皋市5个抽样区语言标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升规范性、协调性、独特性、
加勒比松为国外引进品种裸子植物,该树种具有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冠型优美等特点。且木材纹理细致优美,木材抗压,抗弯能力强,为优质的用材树针叶树种之一。其根系发达,具有涵
论及新媒体,用得较多的往往是“抢滩”这个词,言外之意,还在跑马圈地的阶段。既然是新事物,处于探索中,摸着石头过河,就会有很多问题未解,比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