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织光热响应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s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辐射在生物组织体中的传输、分布以及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是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在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多种效应中,从临床应用的角度看光热效应是最重要的。目前,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随机行走路径已比较成熟,美国的Lihong Wang和S.L.Jacques发表的Monte Carlo程序被广泛地运用于组织中的光传输分析;而有限元和有限差分方法则是在热分析中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为止,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大多数都是关于激光照射下的情形,并采用固定不变的光学和热学参数进行模拟,这并不完全符合实际的情况,实际上生物组织的光学参数和热学参数与温度密切相关;此外,近年来在临床上除了激光以外的其它光源包括强脉冲宽光谱光源等复合光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关于宽光谱复合光照射下,生物组织的光热响应特性的分析模型和实验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结合数值分析以及实验手段,首先从生物组织的基本结构出发,根据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后发生的各种行为,对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机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物组织的热传导机制,阐述了组织中的热损伤现象和光照下生物组织的传热方程,并给出了高斯和圆平光束情形下光源热源项的表达。随后,采用Monte Carlo方法分析了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过程中,生物组织内部的光子数分布和光能流率分布特点;用有限元方法,对含有光源热源项的牛肌肉组织传热方程进行了计算求解,提出了动态光学参数和热学参数情形下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采用固定的和随温度动态变化的牛肌肉组织光学和热学特性参数情况下的组织的光热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若不考虑光学参数(μa与μs)以及热学参数(c,k和ρ)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将高估牛肌肉组织的温升;2)与热学参数相比,动态光学参数更大程度的影响牛肌肉组织的温度响应;3)在激光辐照的过程中,在牛肌肉组织表面附近会形成一个光学屏障,影响组织表面和内部的光子数分布,从而影响组织的温度分布。本文还创新地提出了适用于分析任意复合光源作用下生物组织光热响应的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利用单色仪和光功率计测量复合光源光功率的方法,并将结果运用有限元进行数值分析。本文以连续氙灯作为光源,对其功率谱分布进行了测量;根据文献报道的组织光学和热学参数模拟计算了市售新鲜猪皮肤组织和猪肝组织的温度响应特性,实验采用自行设计的二维螺旋测温装置,测量了连续氙灯照射下市售新鲜猪皮肤组织和猪肝组织的温度变化情况,对我们所提出的复合光作用下生物组织光热响应的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本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0678054)的资助。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软件产品的质量成为了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软件测试被称为软件质量的守护神,测试过程的质量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项目
在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的现代社会,信息安全越来越得到关注。常用的IDS,防火墙,各种异常检测等安全工具由于自身的局限,因为不能识别正常行为而引发误报;单个攻击行为引发多个
大空隙排水性沥青路面(Drainage Asphalt Pavement)是指,将空隙率大的多孔沥青混合料用于路面结构的上面层(或上面层与中面层同用),将其作为排水层,并且在排水层下铺设密级配
近年来,P2P网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Internet上最流行的应用之一。然而由于P2P网络的去中心化自组织、匿名、开放等特性,为计算机病毒、垃圾数据等的传播以及欺诈行为提供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
六西格玛管理在国外是一种流行的、科学的管理模式,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索尼、菲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都陆续开始实施,并获得了成功。中国成为WTO成员后,中国企业面临着全球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后果严重,非手术治疗疗效不佳。髓芯减压术(coredecompression)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常用方法,有着诸多优点,但对其原理及效果存在很大争议。文章就髓芯减
关于心理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长期困绕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哲学研究受到了许多重要学科的极大重视,而刻划心理问题的哲学心理学却遭遇了十分不同的命运:哲
目的:本文通过对使用不同浓度臭氧注射配合中药熏药和中药熏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病例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研究对比,观察臭氧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的疗效。为今后更深层次的研究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作为有低成本前景的清洁能源技术,已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的新能源技术之一,在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