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筝曲《陈杏元落院》演奏实践研究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筝派在中国传统筝乐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陈杏元落院》是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之一,堪称经典。河南筝派的形成与其独特的演奏技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河南筝派独特演奏技法的因素有很多,如河南的地域文化、河南的地方语言及河南人的性格等。河南筝派的形成、发展与曲剧、豫剧以及与大调曲子相互依存的板头曲等河南戏曲元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陈杏元落院》中保留了曲剧高起低落的唱腔旋律特征和豫剧润腔技巧中的颤音与倚音,同时也继承了板头曲中的结构、曲调、音阶特点、特性音等。《陈杏元落院》为板头曲中的慢板曲,一板一眼,节奏平稳缓慢。该曲在旋法、音乐戏剧性的表达方面运用节奏密度、不同的节奏类型以及变音的加入来产生戏剧张力或强调结构感。作为河南筝派的代表曲目,演奏《陈杏元落院》特别讲究右手控制“声”,左手控制“韵”,作为给戏曲音乐伴奏的乐曲,为了符合戏曲声腔化的特点,右手的部分通过夹弹、托劈、大指摇等技法来模仿其戏曲声腔化特点,左手的部分则通过“按、滑、吟、颤”等作韵技巧对音乐旋律作装饰性润腔。通过“声”与“韵”的有机融合来体现乐曲的旋律特色。通过左、右手技法的自由把控,来更好地表现河南筝曲的地域风格。在演奏、赏析时,我们更需要的是揣摩曲子本身的内涵,身临其境地与自己所要诠释的人物形象合为一体。根据乐曲情节的走向,通过音色的把控与肢体气息的配合,向听众传递出乐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意境,以此来塑造出贴合戏曲故事的音乐形象,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只有从更为宽广的音乐美学视野来观照、分析《陈杏元落院》,我们才能从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艺术体悟和更为丰富的演奏体验。
其他文献
我国在近年才开始提出水下生产系统相关装备的研制和示范工程推广。深海油气开发水下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得益于水下相关的控制系统可靠性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保证国产化系统装备的安全性能,开展可靠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安装修井控制系统(Installation Workover Control Systems,IWOCS)是安装修井作业过程中保障作业安全的核心设备,为保证IWOCS在执行任务时安全可靠,本文在国
学位
目前石油行业许多线下理论培训已经转到了线上,在线培训教学平台中积累了大量学习资料,导致用户难以快速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本文基于平台中用户历史交互数据,开展个性化推荐方法的研究,实现对资料的筛选和过滤。针对用户对资料的评分矩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主题模型修正评分矩阵方法和融合社交关系的度量分解方法,并应用于培训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学习资料推荐子系统。首先,针对FML(Factorized Me
学位
蟳埔女以独特的民俗风情而著称,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纳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她们是泉州本土的文化名片,也是闽南区域特有的海洋文化资源和艺术形象符号。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步入新时代,人们生产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蟳埔地区民俗文化活动切实融入了当下的时代元素,尤其是蟳埔女服饰、头饰等固有民俗形态也出现了精神化的变化。至今,蟳埔女题材依然是闽南在地画家所关注的创作内容,作品涉及国画、油画
学位
中国清代及以前的园林题材漆画长期依附于不同器物的表面,仅作为一种装饰图案而存在,它的作用主要是装饰器物,属于“传统工艺美术”的范畴,其中,有部分园林题材装饰图案具有很高的绘画价值。民国时期,园林题材漆画逐渐向架上绘画的方向发展,但其主流载体仍是器物。新中国成立后,园林题材漆画逐渐摆脱了“工艺美术思想”的束缚,但是由于漆画材料和技法的独特性,当代园林题材漆画仍存在某些局限。通过对“园林题材漆画”的追
学位
草曲是弦管的一种主要音乐类型,为叠拍或紧三撩的曲子,具有短小精炼、通俗易懂的特点而深受大众所喜爱。然而,学界对草曲未给予充分关注,也未见有专题性的研究成果问世。文章在梳理古籍文献、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学和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草曲的内涵、艺术特性和文化价值,认为草曲是来自不同的散曲,是不同门头代表性曲目的活跃代表,具有平实质朴的艺术特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从某些
学位
储层沉积学是综合利用地质、测井、试井等资料研究和解释油气储集所形成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其形成机制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沉积旋回的划分与沉积相的识别又是其中的重要研究内容,通常是基于测井资料的人工解释,其研究结果往往依赖于人的经验,且耗时较长。本文基于测井资料,采用人工智能的算法,开展沉积旋回划分以及沉积相识别的研究,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同时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本文以测井数据为研究对象,依据曲
学位
泉州南音,古称弦管,它从古代某时走来,又随着闽南人走向世界各地。在南音的传承传播过程中,不同历史阶段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这些积淀使南音文化不断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女性弦友在南音文化的延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到倡导“男女平等”的现当代,女性弦友占比越来越大,已然成为了南音馆阁或社会传承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女性弦友为切入点,通过对历史存见中与女性乐员形象有关资料的整理,寻踪追迹,
学位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物探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采集处理得到的地震初至数据规模不断扩大,对初至数据的处理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初至分析过程中需要分区分块地抽取初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传统、简单的线性搜索算法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数据的分析处理需求。为了提高初至数据分析过程中炮点、检波点的检索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地震初至分析的网格炮检对快速抽取算法。该算法设计分为两个模块,其中预处理模块在用户选定
学位
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多样且独具地域特点。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民族音乐体系愈加完善,在表现形式和艺术审美方面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天下乡亲》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富有我国民族音乐特色的歌曲。《天下乡亲》是《西柏坡组歌》中第三乐章《清风》中的选段,作品旋律时而浓烈高亢,时而婉转动情,勾勒出战士们对天下乡亲的赤子情怀,体现了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之间的军民鱼水情深。本文结合自身演唱实践经验,从速度
学位
《幽兰逢春》是赵松庭和曹星创作于1979年的一首竹笛曲,此曲借鉴悠扬雅致的昆曲音调,以幽兰逢春来表现人在困境中哀而不怨、悲而不伤的心境。萨克斯管传入中国后,因其独特的音色逐渐受到大众喜爱,近年来,其中国风格的作品数量也逐渐呈增长趋势。本文为笔者对竹笛曲《幽兰逢春》进行萨克斯管的移植改编与演奏研究,从竹笛与萨克斯管的对比、原作音乐分析、《幽兰逢春》移植改编实践和改编本音乐表演实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