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彼得·卡尔索普是可持续理论及宜居性理论方面的重要理论家。他的研究致力于解决近几十年城市发展中最棘手的城市问题,并为这些问题提供一种生态可持续、系统的解决方案及城市发展途径。他的理论总是与实践紧密结合,诸多的学术著作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互相推动产生。他不仅是TOD设计理论和实践的领军人物,而且也是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方面指引方向的大师。其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更是二战后城市设计领域一系列城市问题的探索之路,明确卡尔索普的思想理论发展与伴随的实践探索,对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对彼得·卡尔索普思想形成有着深远影响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梳理与辨析。分析了田园城市理论、社区邻里理论、生态主义和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主义的批判思潮与卡尔索普思想之间的渊源。之后,通过结合卡尔索普个人经历,分析了其思想理论演变的三个主要特征,探究其理论思想如何从设计节能住宅建筑到紧凑、可持续的社区设计再到区域城市层面支撑社区的布局。明确了卡尔索普的理论主旨不是交通规划层面的理论,也不仅是倡导公共交通导向发展的理论,它更是一种区域设计下的综合性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思想。在此基础上,本文继续在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探讨了卡尔索普思想的价值特征与挑战。其次,通过对卡尔索普可持续城市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明确了从“TOD理论”到“翡翠城市”可持续城市理论的概念内涵。从设计策略的目标、措施、标准三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城市增长边界、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混合使用、小街区等十项低碳城市的开发原则。同时通过分析卡尔索普在社区设计、区域设计和城市更新三个层面的实践成果,明确了其设计策略针在新城开发、旧城更新以及不同规模尺度下的策略与作用机制。最后,文章通过分析卡尔索普事务所在中国最新的项目设计方案——济南新东站片区城市设计,阐述了其理论在中国城市环境下地域化的实践。韶山主城区城市设计则为作者参与的一次以卡尔索普可持续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城市设计案例,作为其理论在中国城市设计借鉴中的一次探索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