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的法治观念亟待提高,其关键是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能否顺利养成。因此,对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法学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作为直接的立论依据,综合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借鉴学术界有关法律思维理论研究的有益成分,从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这一范畴入手,着重阐述了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意义,揭示了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探讨了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途径。首先,对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概念进行了阐述。从思维到法律思维再到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界定,明确了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内涵;立足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阐述了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并着重强调了大学生培育法律思维方式的意义。其次,分析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当代部分大学生存在法律信仰的缺失、法律认知水平的偏低、法律价值的认识不足及权利与义务认识片面性等问题。总结起来,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学生思想受传统人治文化、社会现实环境的不良影响、高校法治教育的局限和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欠缺等。显然,这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不相匹配。最后,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途径。主要通过明确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目标,即确立自由平等观念、端正公平正义观念、把握权利义务观念;指出要不断完善法治教育路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法治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增强实践环节;此外,进一步强化大学生自觉学习法律的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法律实践活动,从而自觉地维护法律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