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迦南传统到摩西记忆——一神论语境下古以色列身份认同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以色列族群性与宗教性高度同构,对其族群认同的探析事实上也可看做是对其宗教生态的把握。本文拟从记忆史学视角切入,以一神论起源为线索,试图从其宗教演进理解古以色列族群建构过程。作为希伯来信仰两大历史记忆,迦南多神崇拜和摩西一神信仰有着耦合与对立的关系。多神也是一神演进的必要前提。一方面确存在一个真实的多神传统,譬如从亚卫神形象中可看到厄勒、巴力神话叙事的影子;乌加里特神话与旧约叙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迦南传统被掩藏于旧约文本和考古材料的背后,被古以色列族群有选择的遗忘和隐瞒,不为其文化记忆所兼容。  从迦南多神到摩西一神不存在“历史的跳跃”,现实与文本间所呈现的革命性、断裂性,是族群对集体记忆筛选、斩断的投射。记忆中的摩西是奠定以色列族群“特殊文化心理”的核心人物,也是其族群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摩西形象合和诸先知、祭司、圣王为一体,来源极为复杂,是多重角色叠加的结果。其身上呈现出的三大特质各有所本,各有所用:“排他主义”源于前8世纪何西阿先知的圣婚隐喻,同时也是亚卫上升为独一神的关键,由此衍生出的“偶像崇拜”解释系统将旧有的迦南众神斥为异端,树为“他者”,为族群认同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边界;前9世纪先知阿摩司的“选民观”为族群身份提供了自我认知,成为凝聚族群的情感纽带;为祭司群体所鼓吹的“律法主义”,较前二者更为晚近,通过禁忌、节俗、庆典等仪式化的方式,使得族群得以不断刷新选民身份,对抗日常化侵蚀,起到维持、巩固之功用。为整合南北族群认同,上述三大特质在前7世纪末的约西亚王改革中,被推元至出埃及历史节点,成为摩西记忆组成部分。正是摩西记忆,所带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得古以色列民在接续不断的历史挑战中成功维系了身份认同。  一神论是身份认同的副产品,是手段而非目的。一言以蔽之,圣经时代的古以色列人基于一种族群身份认同的需要,通过排他一神论,主动、有意地斩断了原有的多神传统,并且将一神信仰追溯至前13世纪的摩西身上,古史层累使得虚妄的伟大人物产生了真实的文化记忆,此即从迦南传统到摩西记忆。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