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改革开放,园区经济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工业区大多通过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入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产业同构、企业间缺少关联性等问题。当前,如何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园区产业,避免出现企业“杂居”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对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从产业关联角度出发对工业区产业竞争力展开研究。产业集聚效应会对工业区产业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而集聚效应的产生又有赖于园区产业间的关联性和产业协同效应的形成。因此,提出产业关联性和产业协同效应是综合工业区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产业内或产业间的各种关联使得区内企业在各种价值活动中形成资源共享,是产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创新优势及其它各种潜在竞争优势的前提。产业在长期的竞争与合作中默契配合形成的协同效应可促使产业潜在竞争优势向现实竞争优势转化。产业集聚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科层制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形式,它关注产业及各种机构的关联关系和集聚效应的产生,对提高综合工业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工业区产业发展享有特殊的政策资源,其产业竞争力受制于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对研究边界进行界定后,根据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等理论,将综合工业区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为基础因素、核心因素、环境因素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工业区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通过对天津、大连、青岛三个国家级综合开发区内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开发区产业竞争力与其内产业间的关联度和紧密合作,以及由此产生的产业协同效应有密切的关系。开发和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会对京津冀区域经济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借鉴国家级丌发区产业发展经验的同时,提出培育曹妃甸工业区产业竞争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