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改变理论视野下高校说服教育有效性对策探讨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ig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说服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其有效运用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借鉴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理论”,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高校说服教育有效性对策进行探讨,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高校说服教育的内涵和理论基础,是本文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支撑。在界定高校说服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对其类型、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在运用高校说服教育的过程中的地位进行了探讨,并对增强高校说服教育有效性的理论支撑进行了梳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和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理论”。第二部分,探讨了态度改变理论视野下,高校说服教育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是本文研究的基石,是进行高校说服教育有效性对策研究的逻辑基础。首先对高校说服教育吸收借鉴霍夫兰德的“态度改变理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即契合点进行分析,进而对“态度改变理论”视野下高校说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学生和高校说服环境。第三部分,探讨了如何有效运用高校说服教育。在探讨高校说服教育应坚持的原则基础上,提出提高高校说服教育有效性的具体对策: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实现个人能力与人格魅力相统一;提高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实现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增强教育过程的对话性,实现平等性与双向性相互动;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引导性与自主性相统一;优化高校说服环境,实现丰富性与渗透力相统一。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末,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意产业蓬勃兴起,并日渐成为衡量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我国引入创意产业概念后,历经十余年,产业发展己取得一定成就。上海是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剧,势必对发展的主体“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所担负的责任也更加重大,如何学与教以及如何高效的学与教正在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思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历史教学大纲的回顾,追溯它的沿革过程,
除语言语境制约着小说翻译过程中的理解与表达外,非语言语境的各个因素也共同指导和制约着小说翻译及其选词择义,笔者在翻译哈代的小说《绿荫下》的过程中对此深有体会。为了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无穷的动力。旅游逐渐成为大众的必需,且日益呈现出“平民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内涵和“空间”不断变化,层次
目的:脊柱骨折十分常见,平均人群发病率为63.6/100,000,其中胸腰段脊柱(T11-L2)处于两个生理弧度的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处,因此该处骨折最多见[1]。对于伴有神经损伤或不稳定
传统文化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及行为方式。特别是中国有着5千年汉化的国家。中国传统音乐从公元前21世纪至19世纪,经历了其形成、新生、整理三个时期,这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国家领导人的深切关注,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增长,而且还关系着众多家庭的幸福和高校的教育质量。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竞争激烈。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特别是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儿童的健康成长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关注重点。在为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使用所建造的各类场所和建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