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是自然灾害中较严重的一种,具有预测难度大、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容易产生次生灾害、影响深远等特点,不仅会给灾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造成较大的间接经济损失。四川省处于地震多发带,比较容易发生地震,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波及范围最广、破坏性最强的一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远远超过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由于四川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重灾区位于四川省的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灾区农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评估汶川地震对四川省及全国农业经济造成的损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和一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灾害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和跨学科研究分析法等,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和局部均衡模型,分析汶川地震对四川省和全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救灾减灾政策建议,进而为地震灾区的农业经济良好发展提供参考价值,对促进灾后经济研究、灾害经济学科建设、灾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都有一定的现实和长远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包括六大部分,各部分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部分为导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地震灾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另外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以及主要内容和创新点,提出地震灾害的研究对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为地震灾害对区域农业经济影响的理论基础。从灾害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方面来阐述地震灾害对区域农业经济的影响。第三部分为汶川地震对四川省农业经济的影响评估与分析,该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首先分析了震前四川省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其次介绍了汶川地震概况;再次分部门分析了汶川地震对四川省农业经济的影响;最后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计算出汶川地震对四川省农业经济造成的综合损失。第四部分是汶川地震对全国农业经济的影响。主要在CGE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农畜产品市场,建立局部均衡模型,评估分析汶川地震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第五部分是汶川地震灾后农业经济恢复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根据地震灾害特点及评估分析结果,提出震后灾区农业经济恢复发展的政策建议,不仅对救灾减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对地震灾害的预防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第六部分为本文的研究结论以及不足之处。研究得出:汶川地震破坏性强、损失大;汶川地震对四川省农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而对全国农业经济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