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出口扩张二元边际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kidsc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美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经贸关系的世界关注度不断升温。自从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始,中美的双边贸易额就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扩张规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从2002年到2006年这五年间,中国的出口市场大约有21%的比例集中在美国,就算是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的影响下,中国在美国的出口市场占我国总出口市场的比例也大约有18%①;2014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出口总额高达4666亿美元②。然而在中国对美国出口形势总体上大好的背后却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虽然中国对美国出口一直处于扩张态势,然而当发生外部冲击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会发生波动,且波动程度也各不一致;第二,在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额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条件非常糟糕,而且逐年趋于恶化。那么,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扩张模式究竟是什么,影响出口扩张模式的因素又有哪些以及这种出口扩张模式会产生什么经济效应等问题。
  出口扩张模式是近年来贸易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都对其进行了解释,传统贸易理论研究的是一种数量扩张型的贸易模式;而新贸易理论研究的是一种种类扩张型的贸易模式。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异质性贸易理论从企业和产品等微观层面,并基于不完全竞争、异质性企业的假设,解释了现行贸易扩张的模式,认为一国的出口扩张主要来源于二元边际,即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可以从产品、企业、市场等层面进行概念界定,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中国对美国出口扩张二元边际,所以不考虑市场层面二元边际概念的界定。从产品层面研究,集约边际是指原有出口产品的再增加,扩展边际是指新产品的出口增加;从企业层面研究,集约边际是指原有企业的再出口,而扩展边际是指新增企业的出口。
  因此,本文从二元边际视角探讨了中国对美国出口扩张的实际来源、影响因素及其产生的经济效应,并利用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层面的HS-8分位数据进行相关的实证检验。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分析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研究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主要内容、研究过程中的逻辑思路以及可能的创新点与论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本章分五部分进行回顾。首先从产品、企业以及市场层面对二元边际这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回顾了二元边际对出口扩张的贡献度;第三部分回顾了二元边际的分解方法,主要有基本分解方法以及扩展的分解方法并进行了简要评价;第四部分,回顾影响二元边际的因素,在给定产品分类标准,出口边际界定标准以及产品存续期界定这些因素都不发生变化时,重点回顾了贸易成本因素,除此还分析了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优惠贸易安排与其他因素等等;最后回顾了二元边际的经济效应,包括生产力效应、贸易条件效应以及经济增长效应。
  第三章,中国对美国出口扩张的现实特征。本章分为四部分。首先简要描述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程,然后分别从出口总体规模、出口地理特征以及出口商品结构等三个角度从宏观层面描述了中国对美国出口扩张情况,紧接着是本章的重点部分——中国对美国出口扩张的微观特征,依次基于产品种类、产品价值以及出口增长值从总体上分解了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二元边际,然后从产品分类角度上分解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二元边际;得出结论如下:无论是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还是从具体产品种类来分析,2007-2011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是由集约边际贡献的,而扩展边际的贡献率一直较低,但逐年增加。最后运用联合国统计数据库中的美国从中国的进口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部门的二元边际时序特征,在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比较优势部门中,出口产品总额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集约边际,且其贡献率逐年下降,相反,扩展边际对比较优势部门的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却在逐年上升。
  第四章,出口扩张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应。本章分两部分阐述。第一部分阐述了出口扩张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分别阐述了贸易成本、要素禀赋、技术水平以及资本投入这四个因素如何影响出口扩张模式的。首先通过对Melitz(2003)异质性企业经典模型、Kancs(2007)拓展模型以及Chaney(2008)扩展模型的研究均得出类似的结论,即贸易成本不仅对集约边际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对出口扩展边际也产生负向影响。紧接着从劳动力要素与不同类别的人力资本两方面分析要素禀赋要素如何影响出口增长模式,得出要素禀赋的增加促进了一国扩展边际的增长。然后分析了技术水平影响出口扩张模式主要是通过影响产品生产成本、产品的质量差异以及市场垄断势力来实现的,得出技术水平的进步促进了扩展边际的增加。最后分析了资本投入影响出口二元边际主要从研发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两种不同形式资本实现的。第二部分分析了出口扩张二元边际产生的经济效应,主要分析了出口二元边际的比较优势效应、价格调整效应以及收入波动效应。首先研究了出口二元边际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得出出口集约边际对出口比较优势产生正向作用,出口扩展边际对出口比较优势产生负向作用;然后通过分EM==1与EM≠1两种情况研究了出口二元边际的价格调整效应:如果一国的出口扩张主要是由集约边际贡献的,则可以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反之,如果一国的出口扩张主要是由扩展边际贡献的,则可能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水平。最后,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分析了出口二元边际的收入波动效应,当一国出口集约边际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波动性较大;当一国出口扩展边际增加时,该国的出口收入波动性较小。
  第五章,实证检验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效应。本章分两部分进行。首先选取了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上的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HS-8位贸易数据,分别对中国对美国出口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双边贸易成本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约边际和出口扩展边际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双边贸易成本对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出口企业生产率的变动方向与出口集约边际以及出口扩展边际呈正方向变化关系,而且出口企业生产率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程度要高于对集约边际的影响;相对偏远指数与出口集约边际以及出口扩展边际正相关,而且相对偏远指数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实证结果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然后,运用第三章中的二元边际分解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二元边际的比较优势效应与出口收入波动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集约边际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比较优势部门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扩展边际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部门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与第四章中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另外,中国对美国出口扩展边际的增加,降低了中国对美国出口收入的不稳定性,即验证了出口扩展边际平缓出口收入波动的理论分析。
  第六章,总结与政策建议。本章首先概括了全文研究的主要结论,然后根据结论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最后提出了本文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纵观全文,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研究深度上来看,关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研究,之前的学者研究的是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所有部门的情况,而本文尝试性地运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研究了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部门的二元边际特征,这是现有研究的空白之处。第二,从数据来源上来看,本文在分解中国对美国出口二元边际时以及在对中国对美国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进行产品层面的实证检验时采用的均是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的HS-8分位的产品数据,采用HS-8分位的产品数据不仅能更准确地反映扩展边际的贡献程度,还可一定程度上保证第四章与第五章的二元边际影响因素以及产生的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过程中不受扩展边际出现偏差的影响,使研究结果更可靠。第三,从实证检验上来看,以前的关于中国对美国出口二元边际的研究仅仅只检验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因素,而本文不仅实证检验了其影响因素,而且还实证检验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二元边际的比较优势效应与出口收入波动效应。
其他文献
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范围内就业不景气现象的持续,反映出已有就业政策的局限性和发掘新政策的必要性。本论文从就业的社会价值内部化的观点切入,全新深入地探究就业政策。本论文的观点不仅提供了新的就业政策方面的理论依据,更重要的是能跳出已有政策的局限,挖掘更具效果的政策手段。  现代经济中,多数政府视就业问题为非常重要的课题。政府之所以重视就业问题,难以说只是因为就业对创造国民经济收入的贡献。应该说创造国民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无论是GDP平均两位数的增速、世界第二的总量,还是大幅提高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无一不昭示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在这一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因素有很多,而这其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的无疑是出口和投资。  在改革开放初期,处于一个资本极度匮乏的状态,因此招商引资成为重中之重,外商直接投资(FDI)成为了我国经济腾飞的主要引擎之一。直到今天,FDI仍然对我国的经
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一直以来颇受关注和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婚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也有学者认为,主观幸福感与婚姻之间的相关度不大,婚姻甚至还有可能降低当事人的幸福感。关于婚姻结构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同学者的观点也存在一定分歧。  成家立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也被一部分人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来自民政部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离婚率已连
学位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居民消费增长持续低迷,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不断下滑,居民消费行为发生深刻变化,以至于1990年被视为中国消费市场的历史“拐点”之一。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居民收入在不断增长,消费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我国居民消费率却没有提高。虽然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依然能够一枝独秀,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使得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
学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追求集体利益目标的组织,旨在通过社员联合行动提高集体议价能力,进而应对非对称性市场力量。本世纪以来,我国合作社发展迅速,不论从合作社数量到合作社规模都有着长远的发展,与合作社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合作社融资难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研究颇多,但出发点与结论千差万别,国外主要从内源融资出发指出了合作社产权制度、视野问题等对其融资的影响;国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农村掀起了一股“宗教热”。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 survey)研究结果表明,到2005年,我国居民中有宗教信仰的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21.79%)已经超过无神论者人群所占总人口的比重(17.93%),而在1990年那时我国的无神论者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却是有宗教信仰者所占总人口比重的8倍。截止到2007年,在我国居民中明确认为自己有宗教信仰的人
学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各国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国家金融快速增长,金融风险及金融危机也有新的表现和特点,如破坏能力更强、在不同国家之间传播更为迅速、波及范围更广等等。为此,防范金融风险性,预防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成为各国关注的话题。在骆驼理论(CAMEL Theory)及已有的金融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思想及方法论上,金融稳健因子应运而生。  金融稳健因子(Financial soundness i
经济学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如今却日益陷入一种“科学危机”之中,这种危机是自然主义世界观造成的。  受制于自然主义世界观,一切实证科学包括经济学都以绝对客观性为该门学科发展的理想目标。尽管实证科学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其片面性也日益显露。那就是,由于自然主义不能理解一切主体性的成就,它就用客观主义的解释去歪曲我们对“主观性”的认知,最终导致实证科学“严格的科学性”的丧失。  经济学价值论,即经济学对
学位
2005年之后的房价水平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从横向的国际数据和纵向的历史数据对比,中国目前的房价收入比、行业投资强度、贷款占行业资金来源比例、土地价格增长率等价格泡沫指标来看都处于泡沫区域,房地产行业存在泡沫化的趋势和风险。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原因相关文献的梳理从经济基本面因素、金融信贷因素、心理预期因素、土地制度因素4个方面展开。这4个方面的原因基本可以概括目前相关文献对房地产价格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特有的提法。不同于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合作社,这种新型的农民合作社是在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上产生和发展而来的,具有社员联合所有、民主控制、经济参与并受益等特点。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地区,因为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兴起。200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并明确了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含义。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