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记引导数据实现高效转发的新兴隧道技术,它实现了在面向连接的交换网络上提供非连接的数据传送,其价值在于能够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的特性。它的出现满足了Intemet发展引发的对高速度、高服务质量保障的需求,为这些需求提供了新的手段。 几乎所有的协议都可导致形成环路,标记交换网络也不例外,因而瞬时环路的问题也成为MPLS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阐明了MPLS网络中环路产生的原因、环路带来的影响,说明了采取环路处理的必要性,然后对环路处理的三级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明了国内外多种环路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实例重点对环路防止机制中着色算法和路径矢量/扩散算法流程进行了描述和比较,通过对比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得出路矢量/扩散算法更能有力地支持流合并机制而着色算法具有更好的扩展性。最后对三种解决环路的机制中有代表性的TTL处理法、LDPV处理法、着色线程法和路径矢量/扩散法算法以网络系统端到端时延以及吞吐量等性能指标为参数,研究了在不同系统载荷情况下仿真网络系统分别采用上述四种环路处理方法时的性能差异。通过仿真验证了网络受环路的影响程度随着系统载荷的增加会逐渐加大,采用不同的算法对系统的性能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使用着色算法时系统性能受影响最小,TTL算法由于实现最简单,在系统负载较低时有一定的优越性,在系统有一定负载又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着色算法和路径矢量/扩散算法相对于TTL和LDVP算法能更好的解决环路问题,而随着系统负载的逐渐加大,特别是在高负载情况下着色算法相对于其他算法的优越性更加突出,尽管其算法比较复杂,实现相对困难,但从保障整个网络的性能来看还是值得的。通过仿真还可以看出,环路防止机制作为解决环路问题的最高机制无论网络的负载高低都能很好的解决网络的环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