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网络中LSP环路处理方法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511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记引导数据实现高效转发的新兴隧道技术,它实现了在面向连接的交换网络上提供非连接的数据传送,其价值在于能够在一个无连接的网络中引入连接模式的特性。它的出现满足了Intemet发展引发的对高速度、高服务质量保障的需求,为这些需求提供了新的手段。 几乎所有的协议都可导致形成环路,标记交换网络也不例外,因而瞬时环路的问题也成为MPLS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阐明了MPLS网络中环路产生的原因、环路带来的影响,说明了采取环路处理的必要性,然后对环路处理的三级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明了国内外多种环路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实例重点对环路防止机制中着色算法和路径矢量/扩散算法流程进行了描述和比较,通过对比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得出路矢量/扩散算法更能有力地支持流合并机制而着色算法具有更好的扩展性。最后对三种解决环路的机制中有代表性的TTL处理法、LDPV处理法、着色线程法和路径矢量/扩散法算法以网络系统端到端时延以及吞吐量等性能指标为参数,研究了在不同系统载荷情况下仿真网络系统分别采用上述四种环路处理方法时的性能差异。通过仿真验证了网络受环路的影响程度随着系统载荷的增加会逐渐加大,采用不同的算法对系统的性能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使用着色算法时系统性能受影响最小,TTL算法由于实现最简单,在系统负载较低时有一定的优越性,在系统有一定负载又不是很高的情况下,着色算法和路径矢量/扩散算法相对于TTL和LDVP算法能更好的解决环路问题,而随着系统负载的逐渐加大,特别是在高负载情况下着色算法相对于其他算法的优越性更加突出,尽管其算法比较复杂,实现相对困难,但从保障整个网络的性能来看还是值得的。通过仿真还可以看出,环路防止机制作为解决环路问题的最高机制无论网络的负载高低都能很好的解决网络的环路问题。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许多物流中心,对于如烟草、酒水等这样多样少量高频度的配送业务,几乎都是以电话访销的管理方式为主。这种方式存在用时长、效率低、成本大的缺点。而现在的EOS电子订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基于嵌入式系统的EPON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该项技术是实现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设计以S3C4510B和S3C2410芯片为核心,以uCLin
近几年,随着神经网络理论的深入研究,神经网络技术的并行计算能力、非线性映射和自适应能力等优点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充分重视,各种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学位
随着宽带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通信系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多,其中干扰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干扰信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同频组
目前的电信网络正向IP网络演进,TDM over IP技术与原有网络设备的无缝连接特性和WLAN网络的无线优势使得两者的结合成为了传统通信网络升级的重要方式。论文通过阅读大量的IE
当今社会对数字化视频的需求越来越多,对视频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小的存储空间外,还需要即时点播(VOD)、远程视频通信(如视频会议)、远程医学诊
人脸识别技术是公认的生物识别技术里最友善、最不具备侵犯性的识别技术。从1888年第一个正式的人脸识别方法提出至今,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科研机构都在从事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
随着数字图像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如何从海量的图像数据库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用户需要的图像信息已成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技术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
功率控制是无线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模块,也是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有效的功率控制策略可以很好的消除“远近效应”和“边缘效应”,减小系统内干扰,提高系统容量。本文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