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凝血酶与转化生长因子-β<,1>过度表达的相关性,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机制。
方法:选用体重200~30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21只,对照组15只。采用经枕骨大孔蛛网膜下腔注药法。实验组大鼠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麻醉,取侧卧头低体位,经枕骨大孔穿刺成功抽出0.2ml脑脊液后,将大鼠凝血酶(3u,0.3m1)注入蛛网膜下腔。完成后拔针,按压穿刺点3分钟并保持头低位30分钟,后放入鼠笼观察。对照组大鼠用0.3ml生理盐水替代大鼠凝血酶以相同方法注入蛛网膜下腔。手术过程中出现出血现象、角膜反射消失及呼吸心跳暂停的大鼠均弃之不用,各组随时补充缺少的大鼠。按照注入药物后的时间点1d,10d和20d,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又随机分为3组。
各组大鼠到达相应时间后再次麻醉,分别留取各大鼠脑脊液200gl,即刻以2000r/min离心20分钟,取上清液置于一60℃冰箱保存待测。然后即刻打开胸腔,经左心室至升主动脉插管,剪开右心耳引流,用生理盐水冲洗至引流液清亮,以4﹪多聚甲醛液(4℃,pH7.4)缓慢灌注固定约30分钟,取脑浸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中,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每份标本经额、顶、枕部作冠状切片,切片厚度5μm。采用Masson’s三重染色后封固,于40×1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用计算机显微图像采集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测量软脑膜胶原纤维平均厚度。使用大鼠转化生长因子定量EIA试剂盒,按使用说明测定脑脊液TGF-β<,1>浓度。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相应时间点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则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口=0.05。脑脊液。TGF-β<,1>浓度(pg/ml)与软脑膜胶原纤维平均厚度(μm)两项指标问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软脑膜胶原纤维平均厚度在1d、10d、20d三个时间点组所测值分别为3.68±0.43、4.29±0.52、5.57±0.77(μm),与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组相比,除1d组外均明显增厚,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1d、10d、20d三个时间点组所测脑脊液TGF-β<,1>浓度分别是239.02±129.40、223.34±146.84、240.3l±141.74(pg/ml),与对照组各相应时间点组相比,均明显增高,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项检测指标间成正相关性(r=0.497,p<0.01)。对照组内软脑膜胶原纤维平均厚度随时间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内软脑膜胶原纤维平均厚度随时间则明显增厚(p<0.05);对照组内脑脊液TGF-β<,1>浓度随时间显著下降(p<0.05),而实验组内脑脊液TGF-β<,1>则呈持续高浓度。
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内注入中等剂量凝血酶能引起T G F-β<,1>持续高水平表达,并导致软脑膜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因此凝血酶可能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交通性脑积水的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