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汤逊湖区域人居环境系统演变及其动力机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939639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汤逊湖区域地处武汉市洪山区、江夏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三区之间的交接地带,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立之前,这里是洪山区南部、武昌县(江夏区)东北部的行政村落,社会生产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绝大部分村民依靠种植水稻和小麦、养鱼、饲养家禽、种植瓜果等为生。在改革开放、快速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环汤逊湖区域经历了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无到有、江夏区废县设区的发展过程,环汤逊湖区域的人居环境系统也产生的质的变化,原有的乡村人居环境系统几乎已不复存在,乡村景观也早已被城市景观所取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是汤逊湖区人居环境系统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所以本文以环汤逊湖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吴良镛"人居环境系统"作为本文的研究基础,重点研究1985年——2015年30年间环汤逊湖区域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并探寻环汤逊湖区域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动力与机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论文选题的社会背景、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论文的技术路线等。第二部分为环汤逊湖区域概述。首先是界定环汤逊湖区域的研究范围,接着介绍了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等基本情况,最后是介绍洪山区、江夏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三个行政区以及环汤逊湖区域的历史沿革。第三部分是环汤逊湖区域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历程,这一部分介绍了环汤逊湖区域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的演变过程。其中自然系统包括汤逊湖水环境、环汤逊湖区域绿地环境的变化,;社会系统则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介绍了环汤逊湖区域传统的社会功能和在新时期出现的新社会功能;居住系统包括环汤逊湖区域各种不同的居住形态,包括水上住宅、传统民居、还建房、商品房等;支撑系统则是介绍了环汤逊湖区域的公共交通系统和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等的演变过程。第四部分是演变动力与机制。其中演变原因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单独介绍了汤逊湖自然系统演变的动力;再从宏观层面、政府政策层面、投资方层面、个体层面四个方面阐述环汤逊湖区域人居环境的演变的动力。演变机制则是阐释了不同的演变动力是如何相互作用形成环汤逊湖区域现今的人居环境系统。第五部分是结论。主要是总结了本文的结论,同时对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环汤逊湖区域地处武汉市的城郊地带,但作为武汉市生态"六楔"之一和武汉市卫星城之间的连接地带,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十分明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汤逊湖区域的人居环境系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汤逊湖区域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个自然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适宜、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的人居环境系统。
其他文献
学校天天都何早读课,而且放在第一节来对待,由此可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我们的早读课一般是除了读课文还是读课文,没有起到它的“起跑线”作用,学生对它也习以为常,一学期下来
心理障碍是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和习惯,表现为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这些心理的支配。就银行基层青年而言,在当前火热的金融工作实践中,绝大多数显
煤调湿(Coal Moisture Control,CMC)技术作为炼焦工序中的一种入炉煤预处理技术,将焦煤含水率从12%降至6.5%左右;调湿后的焦煤含水率低,可降低炼焦总能耗、减少焦化水污染、
新颁《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7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环境卫生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
地名能够生动的反映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也是区域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轨迹的活化石。本论文基于文化生态学,结合了地名学、地理学、民族学,利用文献调查法、实地
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正在迅猛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图像处理技术、控制和通信等许多新技术领域。以美国AD公司的ADSP21060-SHARC(超级哈佛结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