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微型企业占非公有制经济的99%以上,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生力量,没有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也就没有大中型企业、没有100强企业的出现,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中融资难的问题一直被人们关注,但是由于小微企业信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凸显,小微信贷的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小微企业信贷不同于一般信贷,企业的“小”“微”使得企业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企业内部结构不规范、内部管理与财务体系不完整。由此出现了专门针对小微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和业务技术,即小微信贷和小微信贷技术。信息经济学对小微信贷问题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就是研究行为主体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率问题。小额信贷技术的出现对小微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早的小额信贷是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起来的,初始阶段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成长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对较少。本文主要讨论国际上发展小额信贷有成功经验的小额信贷模式中信贷技术和操作制度,涉及有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模式中的小组信贷可供借鉴参考;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的成功转型模式,对我国小微信贷机构的自我强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德国IPC小微信贷技术以及严谨的逻辑交叉检验方法;另外有乡村银行和社区银行模式,这一模式旨在扶贫,对我国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一点经验。其中,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建的“尤努斯”模式的小额信贷模式中包涵的操作技巧与技术应用在全世界范围得到了推广,尤努斯本人也得到了诺贝尔和平奖,作为孟加拉国唯一一家专门做小微信贷业务的格莱珉银行在世界小微信贷史上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篇文章中主要借助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和博弈论分析等方法进行论证。通过对国外比较成熟的技术和国内已经存在的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国外小微信贷技术中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技巧,针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小微信贷技术不完善的方面,提出改进小微信贷技术和业务操作,提升小微信贷技术的服务效率,从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的难题,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小额信贷技术的应用本质上是对抵押的一种替代安排。国际经验显示如印度尼西亚的BRI、玻利维亚的BancoSol和孟加拉的Grameen银行等很多小额信贷机构做的比较成熟的就是利用小组模式加上动态激励措施做抵押替代安排。具体来说,就是在小组内部以违约连带责任和动态的对还款信用的惩罚与激励措施来对借款人进行信用控制与违约监督。德国IPC技术应用的逻辑交叉检验是专门针对信息有效性进行验证的方法,其应用非常科学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瞩目的成效。文章借助博弈论论证了小微信贷技术的应用,提出利用信号传递模型和委托代理模型分别解决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具体到我国小微信贷技术发展上,提出的建议从宏观上继续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从政策导向和经济环境的改善上进行着手,同时从微观上建议在合同条款的设计上和激励政策上进行细节的规范,另外在引进国外比较成功的技术模型时要注意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培养本土专业人才和加强自我管理是发展中永不可懈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