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laye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与20世纪80年代后期涌动于中华大地的“民工潮”息息相关。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民工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其子女被迫留在农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由此产生。与城市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上均处于劣势地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政府、社会、学校应该共同努力,构建行之有效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护机制。为此,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公平为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挖掘与分析,并借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证研究经验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其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再次,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最后,确定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即剖析公平的含义、内容、及其实现条件,并对与其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分析。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理论渊源着手,论述了德国古典哲学、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中所蕴含的公平正义思想。其次,对公平的内容即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加以理解和审视。最后,揭示公平实现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第三章是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成因剖析。本章在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类型及教育基本情况予以阐述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公平观为研究视角,对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甄别与总结,并从政府、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入手探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不公平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模式的实证研究。通过对三种各具特色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典型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归纳总结政府、社会、学校在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为后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改进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第五章为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实路径探析。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视域下,现阶段教育公平只能是一个逐步减少不公平的渐进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本章针对第三章提出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成因,结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基本内容与第四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功经验,从政府、社会、学校三层面入手制定了相应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解决方案,以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的实现。
其他文献
由于认知无线电(CR)网络具有频谱动态性、频谱差异性以及频谱多样性等特点,传统的组播路由策略已不再适合于CR网络,CR组播路由面临新的挑战。结合博弈论知识建立了频谱分配模型
提出应用工作流技术解决许可审批流程电子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流程、申请材料、人员分工等方面的复杂多变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工作流系统的模型分析,展示了工作流技术在
<正>大气中的大尺度环流持续异常与灾害性天气气候相联系,是数值天气预报的难点,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迄今为止,对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研究多局限于
全军血液检测与质量控制培训班,于2007年5月21日至25日在浙江杭州第117医院举行。各大军区献血领导小组办公室、部分区域驻军献血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相关人员,全军采供血机构的负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需通过开胸手术达到治愈目的.2001年6月~7月我们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成功地治疗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现报告如下.
<正>乡村善治是通过治理农村社区以实现农村社区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动态管理过程。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善治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的有效途径。如何以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电源分配单元(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测量机柜式通信设备功耗设计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测量精度高,可以在现场实时测量,可记录结果、远程管理。
建于亚利桑那州美国最大的微波无线公共安全和服务网已广泛采用了康普公司的射频解决方案和技术。美国联邦向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的政务网公司提供了3900万美元的宽带基础设
人有三重性,即人的物性、理性和神性,它们代表了人三种不同的生命欲求和存在力量。在此等力量的作用下,人生承载着肉体与灵魂、必然与自由两大矛盾的对抗。科学和道德的存在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