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的理化特性分析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59403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采用现代分析科学和生物学的多种手段对经络的理化特性及其相关结构的解剖学与生理学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经络功能活动的机理,其主要工作如下:1.以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偏光检测的手段,对针灸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阙阴心包经和任脉某穴位15min后沿该穴位所属经脉部位的组织液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明显有液晶态物质的聚集.2.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偏光检测的手段,对电针刺激足阳明胃经穴位后的胃液进行分析,发现与不刺激的对照组相比,胃液内液晶明显增多.此研究为针灸效应(经脉-脏腑相关)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表征方式.3.以白兔为实验对象,采用自行研制的氧分压(the Partial Oxygen Pressure,pO<,2>)微型传感器检测系统活体在位分析沿经脉线氧分压,发现沿经脉线氧分压明显高出旁开.此结果为解释经络相关生理生化活动的能量代谢基础提供了依据.4.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通过活体染料注射示踪,发现沿经脉线血管干的血管周隙(Perivascular space,PVS)是一个明显的物质传输通道.其后的冰冻切片研究与扫描电镜分析都支持这一结论.5.对小白鼠与大白鼠进行的解剖学研究表明,在沿足阳经躯干段上都有明确的对应大血管,特别是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大血管出现与古文献该经描述相似的并行主干分支;另外,在躯干段肌肉层也见到对称分布的大血管,应对应于足少阴肾经躯干段.该工作为"循经血管干周隙是经络功能活动所在的解剖学部位"的论断提供了有力的旁证.6.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解剖研究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躯干段,发现沿经脉线血管周隙肥大细胞密集分布.灸法刺激足三里或沿胃经血管干下腹部某点,解剖取胸部与腹部皮肤,发现与刺激处同边的沿经脉线血管周隙肥大细胞明显脱颗粒,与刺激处异边的沿经肥大细胞部分脱颗粒,而不刺激的对照组很少脱颗粒.7.离体培养肥大细胞,对其施以电刺激或组胺等生化活性物质刺激,发现其明显脱颗粒.对肥大细胞所分泌颗粒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与电子衍射分析,发现有部分颗粒为纳米级液晶态物质.在穴位和经脉线上出现的液晶态物质就是由这种纳米级液晶颗粒集聚而成.8.利用电化学分析工作站研究离体肥大细胞的分泌活动,发现组胺刺激肥大细胞分泌五羟色胺,结合上面提到的肥大细胞在循经血管周紧密排列以及针灸使它们脱颗粒的结果,我们推测当针灸刺激引起经线上穴位处肥大细胞脱颗粒时,这些肥大细胞的活性分泌物(组胺或五羟色胺)将通过短程的扩散刺激沿经线下一部位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如此循环形成信号不衰减的链式沿经传递,构成经络功能活动的基础.9.另外,作者还对循经皮肤反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些相关的验证性实验,结果支持循经血管周隙及肥大细胞与该经络现象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该论文主要从事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的研究工作,共合成了20个化合物单晶体,其中17个为新颖结构,选择了14个化合物写入到本学位论文之中.除化合物7,8和14为
本文使用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方法的协整模型(MS-ECM和MS-VECM),以长期信贷需求方程为基础,研究了我国信贷市场的稳定状态与非稳定状态。实证结果显示:在信贷市场的非稳定状
TiO2光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级氧化技术,在空气净化、表面自清洁、表面杀菌、污水处理等领域,TiO2的应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但是对于光催化的基础研究,有很多问题并没有完
该文设计并优化了一条新颖的氯雷他定和地洛他定的全合成路线:以2-氰基-3-甲基吡啶为原料,通过Ritter反应,烷基化,腈化,水解,环化等五步反应合成了氯雷他定的重要中间体8-氯-1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是未来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水分解反应中,水氧化反应涉及四个电子和四个质子的转移,反应动力学远慢于水还原反应,是水分解反应的决速步骤,也是利
纳米ATO粉体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其优良的电学性能、光学性能、催化性能、气敏性能已受到广泛注意,成为研究热点.该实验以SnCl,SbCl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非均相成核法制得了粒
特殊浸润性的表面可以控制液体的空间分布、几何形状和退浸润行为,从而使其在控制微纳米结构的组装和图案化上具有较大的潜力。基于对固体表面浸润性的研究,控制浸润性的方法可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棉酚是棉籽中含有的一种有毒的多酚类化合物。棉籽饼粕作为棉籽榨油后的副产物,它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并且价廉易得,是畜牧和水产养殖业中一种重要的蛋白饲
该文以8-羟基喹哪啶为母体,合成了九个8-羟基喹哪啶5位偶氮衍生物:5-(对磺酸苯偶氮)-8-羟基喹哪啶(p-SPQD),5-(对乙基苯偶氮)-8-羟基喹哪啶(p-SPQD),5-(对甲基苯偶氮)-8-羟基
该论文发展了贵金属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探索了控制贵金属纳米粉体颗粒大小、形状和颗粒聚集体形貌以及球形纳米粒子向非球形纳米粒子转化的新途径.提出了以粗金和粗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