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但我国食用菌生产水平参差不齐,有“手工作坊”种植栽培的,也有工厂化栽培的。由于食用菌在栽培生产加工中不规范操作,致使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我国食用菌进出口贸易遭受严峻挑战。本课题将针对我国及福建省的食用菌生产发展的质量安全问题开展研究。研究食用菌菌丝对重金属的吸附规律以及农药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为食用菌安全生产奠定基础,也为食用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是实施本项目的预期目标,也是关键技术所在。1、对全国范围内收集的食用菌原辅材料中的160份样品进行了4种重金属检测分析,结果如下:160份样品中含砷量≤0.5 mg/kg的样品有137个,占85.62%;在0.5 mg/kg~1.0mg/kg之间的样有13个,占8.1%;含在1.0 mg/kg~ 8.0 mg/kg之间的样品有10个,占6.25%。样品中含镉量≤0.1 mg/kg的样品有134个,占84.3%。含镉量大于0.1 mg/kg有26个,占15.7%。所有样品中汞的含量≤0.1 mg/kg有146个,占91.25%;有14份样品含汞量0.1mg/kg~1mg/kg之间,占8.75%。160个样品中铅含量≤1 mg/kg有122个,占76.2%;在1.0mg/kg~6.0 mg/kg之间的样品有38个,占23.8%。原料中铅含量相对较高,不同来源的原料中含铅量差异较大,含铅量最大的原料是64号(木屑)。检测结果表明:食用菌生产上用的主要原辅材料中绝大部分重金属含量是很低的,较安全的,但个别原材料的重金属含很高,因此,原辅材料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检测,是产前控制产品质量重要一环。2、对全国范围内收集的食用菌原辅材料中的57份样品进行了12种农药残留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只有3份样品中多菌灵的含量大于1 mg/kg,分别为:9.87mg/kg、14.18mg/kg、6.25mg/kg,剩余54份样品中多菌灵的含量均小于1 mg/kg或者未检出,其余样品中其它11种农药的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较为安全。原辅材料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结果为我国食用菌生产企业选择优质的材料提供依据。3、检测了89份食用菌产品中4种重金属,参照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89份的食用菌产品镉含量超标的有两份,分别为1.1 mg/kg(茶树菇)、2.02mg/kg(平菇);有1份样品即猴头菇铅含量超标为1.6mg/kg;89份样品汞含量均小于0.2mg/kg,均未超标;89份食用菌产品中砷均小于1mg/kg;因此,砷和汞含量均未超标。同时检测了54份食用菌产品中的12种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只有三份茶树菇的毒死蜱残留量大于0.01mg/kg(分别为0.015mg/kg、0.028mg/kg、 0.012mg/kg),有5份样品的多菌灵含量超过0.05mg/kg,分别是:0.82mg/kg、 0.096mg/kg、0.31mg/kg、0.27mg/kg。其它样品的其它几种农药残留未超标,说明我国生产的大部分食用菌产品是安全的。4、研究了农药以及四种重金属对五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分别用农药、重金属加入PDA平板中测定菌丝生长速度,结果表明:添加的农药种类不同对五种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影响是不相同;重金属对5种食用菌菌丝生长影响也不相同。铅离子浓度在10mg/kg-50mg/kg,能促进白灵菇及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铅离子浓度为100mg/kg时,会抑制白灵菇及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而铅离子对黑木耳、平菇和真姬菇均有抑制作用。当汞离子浓度为0.1mg/kg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当汞离子浓度为1mg/kg时会抑制其生长。汞离子对其他四种食用菌的菌丝有抑制作用。除了白灵菇,砷离子会抑制其它四种食用菌的菌丝生长。当镉离子的添加浓度由0.1mg/kg增加至20mg/kg,五种食用菌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先加快后减慢。5、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五种食用菌菌丝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五种食用菌菌丝吸附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不同。随着培养基中添加的重金属的浓度增加,五种食用菌菌丝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先增大,然后趋于恒定值。利用培养料中的重金属添加量和菌丝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建立曲线方程y=c/(1+ea-bx),当x值为0时候,y值为c/(1+e。),而当x趋近无穷大时,y值也无限趋近于c,即培养基中四种重金属量的添加量达到最大时,五种食用菌的菌丝对重金属吸附能力也趋近一个饱和值。利用该方程式,我们可以预测这五种食用菌菌丝对四种重金属最大吸附量,研究的结果可以用在食用菌生产上,为产前控制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