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水催化剂及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制备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实现化工生产的基本保证,为平衡化工产业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所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提出环境污染控制化学与工业学科方向。清洁能源的研发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是平衡化工生产以及生活需求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对清洁能源转换装置中电催化剂的研发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中环境污染控制化学与工业方向的分支。清洁能源转换装置的开发源于太阳能、水能和风能等受不可控的自然因素限制,这对此类清洁能源的存储与使用产生阻碍。基于此开发的一系列包括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电解水等装置来实现清洁能源的转化-存储-使用等过程。然而能量转换装置所涉及的电化学反应多数采用贵金属(Pt、Ru、Ir)基催化剂来降低反应活化能,催化剂的高昂成本制约了相关器件的发展与应用。因此,开发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来替代贵金属基电催化剂对于新能源装置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采用廉价易得的过渡金属和碳材料作为催化剂的主体,针对电解水装置中所使用的氧析出反应(OER)电催化剂、氢析出反应(HER)电催化剂,氢氧燃料电池装置中所使用的氧还原反应(ORR)电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反应机理、器件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一步溶剂热的方法在集流体碳纸上制备了具有无定型特征的双金属Co Fe硼酸盐电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OER性能,经系统表征发现OER过程后,Co Fe硼酸盐将发生不可逆的相转变,即Co Fe硼酸盐转变为Fe掺杂的Co OOH。揭示了Co OOH作为OER的真实活性位点催化OER的机制,证实了Co Fe硼酸盐在OER过程中的相转变机制及其实际催化活性物质。提出了一种物理吸附金属离子(PAMI)合成OER电催化剂的新方法,即采用多孔材料直接吸附金属离子作为OER电催化剂。采用该方法制备了系列CoxFeyCB(x+y=1)催化剂。其中Co0.7Fe0.3CB催化剂展示了最佳的OER活性,产生10 m A cm-2和100 m A cm-2的电流密度时,所需过电势分别为295 m V和350 m V。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不仅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合成简单,不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和复杂的制备过程,具有规模放大的潜力。该方法具有广泛的普适性,适用于多种载体,如碳纳米管、石墨烯、C3N4、Ca CO3和多孔有机聚合物等。提出一种实现长效OER催化过程的新方法。将金属盐溶液直接分散在电解液中,构建了一种类均相催化体系。在该体系下催化活性物质会在OER电势下原位在集流体表面形成。该催化体系表现出优异的OER电催化活性,产生10 m A cm-2电流密度时仅需要289 m V的过电势。由于该方法类均相的特性,在OER过程中通过补充金属盐溶液的方法,能使催化活性物质再生,来实现长效的OER操作过程。在该体系下通过5次盐溶液的补充实现了在80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300小时连续稳定的OER测试过程。该催化体系的提出为解决OER催化稳定性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采用自主提出的PAMI方法,制备了NiFe双金属OER电催化剂(Ni SAs/Fe-Ni OOH),该催化剂仅需269 m V的过电势即可产生10 m A cm-2的电流密度。采用系统的原位和非原位表征,发现该催化剂同时存在Fe-Ni OOH纳米颗粒结构和Ni C4单原子结构。DFT计算揭示了该催化剂中两种活性位点(即Fe-Ni OOH和Ni C4)对OER的串联催化机制,即OER中前两步基元反应发生在Fe-Ni OOH位点,经氧迁移过程,后两步基元反应发生在Ni C4位点。该串联催化机制能够有效的降低反应的整体活化能,为多活性位点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采用水热和氨气中氮化等程序,成功制备了具有高活性的HER电催化剂WN-Ni N/CFP。在碱性介质中达到电流密度10 m A cm-2,WN-Ni N/CFP仅需要37.1 m V的过电势。系统表征发现该催化剂存在Ni3N与WN两相晶体结构的异质结界面。DFT计算结果表明异质界面能有效的促进水分子的吸附和解离步骤,优化OH*的脱附步骤,降低HER过程的自由能,提升HER电催化活性。针对于目前多数非贵金属基ORR电催化剂的测试仍仅限于RDE半电池测试体系,在实际的燃料电池中表现出的活性差,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使用具有全共价键结构,富含缺陷的无金属N掺杂多孔碳材料(NDPC-1000)作为ORR电催化剂的新思路。以该催化剂为阴极组装的AEMFC的峰值功率密度高达913 m W cm-2。重要的是,该AEMFC在电流密度分别为0.25 A cm-2和0.5 A cm-2时进行稳定性测试,经过100小时和60小时的测试电压衰减小于25%。DFT计算也揭示了石墨氮调控的摇椅式和五元环缺陷结构能有效提升ORR活性的催化机制。通过对催化活性位点的解离能进行计算,发现以共价键形式存在的无金属材料的解离能要远大于以配位键形式存在的Fe N4单原子结构的解离能,揭示了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稳定性的内在机制,验证了实验结果。
其他文献
CH4是甲醇的主要原料,在工业上采用合成气路线将CH4转化为甲醇,生产合成气的过程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完成并且能耗较大。与传统工业路线相比,直接氧化CH4制甲醇(DMTM)的反应条件更温和,仅需要常压低温。N2O和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产生的α-O物种可以活化CH4,故对于DMTM体系来说N2O是一种很好的单氧氧化剂。目前,N2O氧化CH4制甲醇(N2O-DMTM)的主要挑战是开发高性能的催化剂以提高甲
学位
微观混合作为混合的最后阶段,由于其发生在分子尺度,在诸多快速化工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快速共沉淀过程,微观混合和其沉淀本征动力学共同控制着产物的品质。而传统反应器微观混合性能受限,微观混合对共沉淀过程的具体影响机制不够明确,使得共沉淀法在宏量制备复合金属化合物纳微材料领域受限。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通过不锈钢毛细管和商用三通构建了结构简单的微撞击流反应器(MISR)。其不仅具有微通道反应器传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现场施工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周期过长、施工成本高等。基于此,针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现场施工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了现场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有效对策,重点探讨了施工技术创新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现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期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腰痛与核心肌群的异常有关,特别是和腰腹部某些深层核心稳定肌有密切联系,临床和康复科研领域设计出了许多与核心肌训练相关的运动疗法。与此同时,对于核心肌功能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估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流行的等速肌力系统、表面肌电图、肌骨超声、核磁共振、Power Breathe呼吸训练器、压力生物反馈仪等检测技术在腰痛患者核心肌评估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会议
费托合成反应将煤、生物质等间接转化为清洁燃料和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可以有效缓解目前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有利于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催化剂的研发是重中之重,深入研究催化剂构-效关系有利于改善催化剂性能,新型材料的研发利用在进一步提高费托催化剂的性能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前景。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催化领域,一系列的MOF衍生物被
学位
龋齿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是牙齿疼痛和脱落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接受适当的治疗,龋齿会进一步发展,直至整个牙齿结构被破坏。在龋齿的治疗中,高品质有机无机复合树脂修复材料是关键。复合树脂由有机树脂单体和无机填料组成,其中,无机填料的种类、粒径、结构、分散性等对复合树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论文的目的是设计和构筑高性能齿科修复用纳微结构填料。首先,针对齿科修复用无机填料结构和功能要求,提出采用超重力法制
学位
贵州省镇宁县乐纪重晶石矿重晶石矿含矿地层为上泥盆系榴江组(D3l),主要赋存于榴江组中下部硅质岩中,属沉积型重晶石矿床。区内重晶石矿自下而上发育Ⅰ、Ⅱ、Ⅲ矿层,主要产出于顶红背斜两翼,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整体来说,本区域重晶石矿床具有连续性好,厚度大,品位高等特征,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文着重从重晶石成矿控制因素、矿床形成机理等方面入手分析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期刊
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恶化,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也逐渐严重。因此,对于人类发展来说,可持续的淡水资源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地球海水储量巨大,对海水/苦咸水脱盐被认为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电容去离子技术(Capacitive Deionization,CDI)作为一种新型脱盐技术,因其低能耗、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等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CDI电极材料作为CDI技术的核心,影响着CDI
学位
在跨时空-多相流的典型化工复杂系统中,工业实践通常表现为“宏观可解决而微观认识不清”,纳微尺度的传递/反应规律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计算科学与仪器科学创新成果的推动下,化学工程已迎来从宏观的反应器-单元(液滴/气泡/颗粒)水平向微观的分子-原子水平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随着研究尺寸的不断减小,表界面作用的贡献占比越来越高,因此在纳微尺度的传递/反应规律的研究中界面相关的问题显得尤为关键。有鉴于此
学位
能源短缺以及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带来的巨量碳排放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两项关键问题。燃料电池和二氧化碳电转化等是应对这些问题的可行手段,前者是从能源消耗处有效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后者是从环境排放处实现全球碳平衡。而氧气还原反应(ORR)与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是这两种转化技术分别涉及的核心半反应。目前ORR仍旧依赖于Pt基材料,但是由于贵金属Pt的稀有性和贵重性严重阻碍了燃料电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