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探讨长期坚持健康行为模式能否抵消童年期超重和肥胖的多基因遗传风险(polygenic risk score,PRS),为有效控制儿童超重和肥胖,实施家庭、学校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依托于2016年3月(wave 1)建立的安徽省蚌埠市儿童生长与发育队列,基线共招募了蚌埠市2所小学1263名1~3年级的儿童,平均年龄为(8.01±0.85)岁,调查均遵从知情同意的原则。分别在2017年3月(wave 2)、2018年3月(wave3)和2019年3月(wave 4)开展了3次随访调查。采用父母和学生问卷调查收集基本家庭经济收入等人口统计学资料以及每日体力活动、睡眠时长、视屏时间和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s,SSBs)摄入等健康相关行为信息。每年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wave 2(2017年)阶段采集1009名儿童口腔拭子进行DNA检测和基因分型,收回有效生物样本997份,检测识别出11个与BMI增加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计算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PRS),根据第25和75百分位数将PRS分为低、中等和高遗传风险。Wave 4随访结束后,最终纳入具有完整的健康相关行为信息和BMI增加相关遗传位点资料的儿童840名。根据4种健康相关行为变量在wave 1、wave 2和wave 4的二分类数据(0为不健康,1为健康)分别计算4种健康相关行为累计分,即“低视屏时间”累计分、“高体力活动”累计分、“低含糖饮料摄入”累计分和“充足睡眠”累计分;并通过4种健康行为累计分计算健康行为模式总得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基线和随访中4种健康相关行为得分以及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和健康行为模式总分与儿童BMI之间的关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程度遗传风险和健康行为模式变化轨迹与童年期超重、肥胖之间的关联。结果基线(wave 1)儿童平均BMI为(17.96±2.96)kg/m~2。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基线4种健康相关行为均与BMI风险增加有关。与每周体力活动≥1 h/d不超过3天的儿童相比,坚持每周体力活动≥1 h/d超过3天的儿童BMI明显较低(β=-0.07,95%CI:-1.39,-0.02;P=0.041)。同样,SSBs摄入≥1份/周的儿童比SSBs摄入<1份/周的儿童BMI高0.12 kg/m~2(β=-0.12,95%CI:-1.35,-0.39;P<0.001)。而坚持视屏时间≤2 h/d的儿童具有较低的BMI(β=-0.12,95%CI:-1.35,-0.36;P=0.001)。睡眠时长>8 h/d的儿童与睡眠时长≤8 h/d的儿童相比,BMI有显著差别(β=-0.06,95%CI:-1.19,0.04;P=0.068)。校正性别、年龄、父母BMI、父母教育程度、家庭经济、出生体重、早期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和孕龄等协变量后,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每增加1个单位,儿童BMI增加0.13 kg/m~2(β=0.13,95%CI:0.03,0.24;P=0.014);每增加1个单位高体力活动累计分,儿童BMI降低0.21 kg/m~2(β=-0.21,95%CI:-0.38,-0.03;P=0.020);每增加1个单位低含糖饮料摄入累计分,儿童BMI降低0.28 kg/m~2(β=-0.28,95%CI:-0.47,-0.08;P=0.005);每增加1个单位充足睡眠累计分,儿童BMI降低0.43 kg/m~2(β=-0.43,95%CI:-0.69,-0.18;P=0.001)。而健康行为模式总分每增加1个单位,儿童BMI减少0.30 kg/m~2(β=-0.30,95%CI:-0.39,-0.20;P<0.001)。在最后一次随访(wave 4)调查中,发现了与基线相似的结果,但充足睡眠累计分增加与儿童BMI降低的关联没有统计学显著性(β=-0.41,95%CI:-0.98,0.15;P=0.1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调整性别、年龄、基线BMI、家庭经济、父母BMI、父母教育程度、出生体重、早期喂养方式、分娩方式和孕龄后,与高多基因遗传风险的儿童相比,具有中等遗传风险(OR=0.50,95%CI:0.31,0.83;P=0.007)和较低遗传风险(OR=0.50,95%CI:0.29,0.88;P=0.017)的儿童肥胖发生风险降低。低视屏时间累计分增加与儿童超重(OR=0.74,95%CI:0.59,0.93;P=0.010)和肥胖(OR=0.79,95%CI:0.62,0.99;P=0.039)风险分别降低约26%和21%有关。高体力活动累计得分增加与儿童超重风险降低17%有关(OR=0.83,95%CI:0.71,0.98;P=0.025)。低含糖饮料摄入累计得分增加与儿童肥胖风险降低约18%有关(OR=0.82,95%CI:0.68,0.99;P=0.036)。在充足睡眠的累计得分中,未发现与儿童超重和肥胖风险之间的显著关联(OR值分别为1.06和1.10;P>0.05)。健康行为模式总分增加也与儿童超重和肥胖风险降低显著相关(OR值分别为0.85和0.86;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中等遗传背景的儿童中,低视屏时间累计分、低含糖饮料摄入累计分以及健康行为模式总分与肥胖风险降低有关,分别降低29%、23%和13%(OR值分别为0.71、0.77和0.87;P<0.05)。在高多基因遗传风险组的儿童中,仅高体力活动累计分增加与儿童超重风险降低47%有关(OR=0.53,95%CI:0.32,0.88;P=0.013);低含糖饮料摄入累计分和健康行为模式总分的增加分别与儿童肥胖风险降低39%和19%有关(OR值分别为0.61和0.81,P<0.05)。结论本研究基于儿童生长发育队列的4年随访研究,探讨坚持健康行为模式与肥胖的多基因遗传风险对童年期超重、肥胖发生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坚持高体力活动以及低含糖饮料摄入能够有效地缓解中等或高多基因遗传风险引起的儿童BMI增加的可能性;其中高体力活动有助于抵消儿童超重的遗传风险,低含糖饮料摄入有助于抵消儿童肥胖的多基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