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融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金融各领域虽然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渐向发达国家接轨,但是仍旧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即“金融排斥”。我国的金融排斥主要体现在广大农村地区,一方面,我国由来已久的农村城市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大量金融服务向城市倾斜,农村地区面临着金融机构网点少,金融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有的乡镇地区根本没有金融机构。同时,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大量国有商业银行撤销县级以下的营业网点,将重点完全转向城市,这加剧了农村地区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农户收入不稳定,缺少抵押和担保,金融机构在处理涉农贷款时也是非常之谨慎,难以满足农户需求,这进一步增加了农村地区获得金融服务的难度。这一系列原因导致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相当落后,有的地方根本无法获得贷款,严重影响农户生产、生活水平,这反过来又拉大了城乡差距,进一步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陕西作为一个西部省份,在融资能力,资本形成能力,利用资本的能力等方面和东部发达省份有着巨大的差距,而陕西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伴随着农村与城镇的二元化,也有着很大差距,再加上陕西由北到南多样化的经济状况和结构导致的区域差异,使陕西农村金融排斥问题更加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陕西省的金融排斥现象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总结和梳理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文献评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为整体研究设计出研究方案。第二部分探究了金融排斥理论。首先,对金融排斥进行了理论解释,包括金融排斥概念、内涵定义及发展演变过程。其次,对金融排斥的分类进行说明,并解释每种排斥类型的具体含义,叙述金融排斥的影响、效应及后果;最后,对于指导本研究的金融排斥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第三部分陕西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分析,包括陕西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其中包括农村信用社(陕西信合)、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在内的涉农正规金融机构的现状分析;另一部分是陕西农村金融市场现状,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了当前陕西农村金融市场状况,使研究建立在对现实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第四部分陕西农村金融排斥的衡量,利用Kempson和Whyley提出的金融排斥六个指标代表金融排斥的六个维度,除了自我排斥无法衡量外,分别对陕西十市一区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一个农村银行综合指数的排序。陕西各市农村金融排斥程度由低到高分别是西安、榆林、延安、杨凌、铜川、咸阳、宝鸡、汉中、安康、渭南和商洛。第五部分研究结果分析,对陕西农村金融排斥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分析农村金融排斥程度与区域发展、农村金融排斥与农村居民收入、农村金融排斥与门槛效应以及银行制度变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等。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对陕西农村金融发展和减小金融排斥程度提出对策建议,包括切实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加快现有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金融多元化发展以及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对于改善农村金融排斥状况,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同于发达国家,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金融排斥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农村。而当前我国学者对于金融排斥的研究不仅缺乏深度,在研究维度上也非常匮乏。对于全国范围的研究居多,针对具体地区的研究很少。所以本文从金融排斥的定义内涵入手,总结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基于农村金融排斥的维度分析,对陕西农村地区进行金融排斥的衡量研究,利用最新的数据,得出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为当前农村金融排斥问题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