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四腔心观左心房后壁与降主动脉之间距离的定量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较大样本正常中晚孕胎儿四腔心观左心房后壁至降主动脉之间距离(DLD)的测量及与胎儿生物学生长参数的相关统计分析,建立正常胎儿左房后壁至降主动脉之间距离的正常参考范围。以期为与其相关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产前筛查提供一定的参考标准。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前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300例,均为单胎(GA)20-40周,孕妇年龄19~41岁,平均(29.8±4.5)岁,测量胎儿的双顶径(BPD)、股骨长(FL)和根据孕妇停经史计算胎儿的孕周(GA)。在胎儿标准四腔心观测量左房后壁至降主动脉的距离[心室收缩末期距离(DLDs);心室舒张末期距离(DLDd)].以GA、BPD及FL作为自变量,以预测的DLDs及DLDd为因变量,建立DLDs及DLDd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正常胎儿DLDs值为(0.32±0.08)cm,95%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19~0.48cm; DLDd值为(0.43±0.10)cm,95%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25~0.62cm。统计分析显示,DLDs及DLDd与GA、BPD、FL均呈显著线性相关,DLDs与GA、BPD、FL的r值分别为0.545、0.556、0.574(P<0.001);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9GA+0.041; Y=0.038BPD+0.028; Y=0.044 FL+0.073。DLDd与GA、 BPD、FL的r值分别为0.530、0.563、0.576(P<0.001),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0.011GA+0.083; Y=0.048BPD+0.063; Y=0.054 FL+0.124。结论:运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分析较大样本正常胎儿生物学生长参数BPD、FL、GA与胎儿标准四腔心观左房后壁至降主动脉之间距离(DLD)的相关性,发现正常胎儿的DLDs与DLDd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DLDs及DLDd正常范围的确定可作为正常胎儿心脏的一项新的参考标准,在胎儿相关先天性心脏畸形,尤其是胎儿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或肺动脉瓣缺如综合症的诊断方面具有潜在的参考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投融资体制创新对于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情况下,增强传媒实力,更好地参与国际传播竞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入世”对我国传媒的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入世
目的:比较采用部分-ICSI的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常规IVF组与ICSI组间的临床结局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助孕中心采用部分-ICSI方案的87例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