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主要研究的是甜玉米单倍体技术,试验内容分为三个技术环节:影响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的因素、甜玉米单倍体的加倍方法和药剂选择、甜玉米DH系的相关配合力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甜玉米单倍体诱导试验:试验主要从不同花丝长度、诱导系的散粉时间、不同基因型诱导系、不同基因型甜玉米杂交种,四个试验步骤来开展诱导率的研究,花丝长度在4-8cm之间的平均诱导率为8.26%,极显著高于花丝长度在0-4cm之间的平均诱导率为5.79%,说明甜玉米在花丝长度为4-8cm时最适宜诱导。诱导系散粉时间在0-5t的平均诱导率为5.78%,要显著低于散粉时间在5-10t的平均诱导率7.65%,说明适宜延时诱导系的散粉时间能提高诱导效率,因为诱导系在散粉5-10天内的花粉活力和花粉量最好。不同诱导系和不同基因型甜玉米杂交种的诱导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诱导材料的血缘不同是影响甜玉米单倍体诱导率的重要因素。2、甜玉米单倍体的加倍试验:采用40-80μmol/L的氟乐灵、双草醚、乙草胺三种除草剂浸种加倍处理甜玉米单倍体,结果表明以80μmol/L的氟乐灵处理吉甜99的效果最好,加倍率最高可达12.34%。不同浓度除草剂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加倍方法采用浸种、浸芽、浸根、针刺生长点、滴芯叶、自然加倍,加倍药剂为秋水仙素和DMSO的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溶液,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加倍方法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要以浸芽法的加倍效率最为优秀,平均可以达到10.95%。因此加倍方法是影响甜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控制恒温20℃不变,进一步研究了浸泡时间和秋水仙素浓度对甜玉米单倍体加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时间为12h的平均加倍率最高达6.11%,与其他处理时间差异显著。秋水仙素浓度为0.6mg/ml的平均加倍率最高达8.49%,与其他药剂浓度差异显著。因此,在恒温20℃下,采用0.6mg/ml的秋水仙素溶液浸芽处理甜玉米单倍体的加倍率最高。3、DH系的杂种优势分析:通过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单穗重的平均优势值最高为167.32%,其超亲优势值也最高,达到234.15%。通过杂种优势指数可以得出,其杂交组合各性状的平均值大小为:小区产量>单穗重>穗位>百粒重>株高>穗行数>行粒数>可溶性总糖>穗粗>穗长>茎粗>秃尖长>皮渣率。4、配合力分析:对甜玉米杂交亲本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DH系的一般配合力表明,编号N5的DH系其可溶性总糖数值最大,所以其含糖的基因遗传力最高,可以作为高含糖量的杂交亲本材料。因此,通过一般配合力数值大小,可以筛选出优良的DH系N5、N4、N1来作为理想的甜玉米育种自交系。对30份杂交组合进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性状最好的组合有N16、N17、N22、N24等,这些组合在株高、穗位、茎粗、单穗重、百粒重等农艺性状上都具有多个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数值,其中可溶性总糖特殊配合力数值最大的组合是41,达到26.7942。